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猪肉是绝对的主角。中国人每年消费约4500万吨猪肉,占全球总量的45%左右。以每头猪出肉12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年吃掉3.69亿头猪。
中国养猪历史长达9000年,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猪的国家。在汉字中,“家”字就是屋顶下养着一头猪(豕)的象形。所以中国人吃猪肉,不仅仅是饮食习惯的形成,更是各类历史因素促成的。

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猪肉占据了餐桌的绝对C位,从家常小炒到宴席大菜,无处不见其身影。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猪肉虽然也被消费,却远不如牛肉、鸡肉受欢迎。因为国外的猪有一种骚味,吃起来味道真的不好。
在中国,公猪是需要被阉割的,仔猪出生7天内必进行阉割。而美国出于动物福利法规,90%以上的公猪不阉割。性成熟后公猪体内会积累雄烯酮和粪臭素。这两种物质在加热后会释放类似“尿骚味+粪臭味”的复合气味,对敏感人群(尤其是东亚人)来说尤为明显。除了阉割习惯不同,饲料成分也存在差异。美国猪饲料主要含玉米、大豆(高不饱和脂肪酸),使猪肉脂肪更软,腥味物质易残留。
中国猪饲料则常用麦麸、杂粮(饱和脂肪酸多),脂肪更紧实,异味少。屠宰加工方式也不同:美国采用电击致晕后立即屠宰,不放血,血液残留增加腥味;中国传统放血处理更为彻底。
以壹号土猪为例,壹号土猪选用中国地方传统优质土猪种,用传统的玉米、麦皮、豆粕等土饲料,喂养时间长,还原猪的自然生长方式。其肉质均有传统土猪肉嫩滑、香甜、有胶质感的风味特质。

真正的土猪养殖讲究慢养,土猪生长缓慢,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到200斤左右。这样的猪肉色泽鲜艳,肉质柔嫩,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低,含水量少,味道香浓。
值得一提的是,78%的美国猪肉用于香肠、培根等深加工产品,异味在烟熏、发酵过程中被掩盖。并且72%猪肉以冷切形式消费,异味在低温下也会被抑制。根据调查,43%美国消费者表示“从未注意到猪肉异味”。消费者对猪肉异味不敏感,也使得养殖场缺乏阉割动力。

面对猪肉的异味问题,在国外的中国人发展出了多种应对方法。他们通常会用花椒、料酒、姜片等调料去腥,或通过冷水浸泡、焯水等方式处理。也会优先选择母猪或阉猪肉,因为这类猪肉一般异味较小。
从古至今,中国人在猪肉的烹饪和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得猪肉能够成为中华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像壹号土猪这样的优质土猪品牌,则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品尝到传统美味的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