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安全杂志》的记者们放下望远镜,在报道中写下:“用一个词概括中国歼-35新型隐身舰载机:进化。”这款战机的出现,让中国航母从“带飞行甲板的商场停车场”蜕变为真正的海上力量。
歼-35从福建舰甲板上一跃而起,犹如中国海军航空兵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款被美国媒体评价为“进化”的隐身舰载机,以其内部武器舱、隐身式进气口、折叠机翼等设计,正成为具备可靠“先发现、先开火”能力的作战平台。
当电磁弹射器在几秒钟内释放出相当于“近7万台空调以最大功率同时运行”的能量时,重达数十吨的歼-35如离弦之箭刺向海天。这震撼的一幕,标志着中国航母战斗力迎来了质的飞跃。
01 福建舰海试告捷,进度远超预期引爆全球关注
央视新闻10月13日明确指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海试告捷。从2024年5月启动首次海试,到2025年9月完成关键弹射试验,福建舰在一年多时间里的进展远超外界预期。
福建舰,舷号18,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这艘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巨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在9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透露:“大家期盼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这番话引发外界对福建舰即将正式服役的广泛猜测。02 歼-35性能揭秘,隐身尖刀如何锻造而成
作为我国第五代隐身舰载机的代表,歼-35已从概念机走向加速列装阶段。官方数据显示,其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0吨,性能已逼近一些重型战机。
歼-35由两台国产WS-19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总推力约24吨,推重比突破10:1。即使挂载四枚空对空导弹,也能从滑跃甲板顺利起飞。
其隐身性能同样出色,雷达反射面积仅约0.001平方米,较F-35C还低约30%。内部弹舱可容纳多枚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提升了目标发现与先发制人的能力。
03 三机协同,航母作战体系的“铁三角”
在福建舰上完成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的不只是歼-35,还包括空警-600预警机和歼-15T舰载战斗机。这三型舰载机场形成了航母作战体系的“铁三角”。
空警-600是我国第一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能够遂行预警探测、指挥引导、目标指示和作战协同等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军事专家洪源表示,空警-600的起降成功,意味着中国航母编队对远海的控制力从“阶段性存在”质变为“持续性掌控”。
歼-15T相较于歼-15舰载战斗机,经过改进飞行平台、航电和武器系统,实现弹滑兼容。中国航空学会舰载机分会总干事韩维教授形容,歼-35是“隐身的尖刀”,而歼-15T则凭借其巨大的载弹量和超长的航程,成为航母编队的“重拳”。
04 电磁弹射,战斗力生成的“加速器”
福建舰采用的电磁弹射系统,彻底解放了舰载机的作战潜能。军事专家张学峰指出,采用电磁弹射,让舰载机得以 “满油”“满弹”出击,作战效能实现飞跃。
电磁弹射相较于蒸汽弹射的优势是全方位的。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军事专家杨震分析,电磁弹射具备更高的弹射速度和更广的调节范围,能以更高频率出动舰载机,意味着能更快形成以多打少的空中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电磁弹射起飞还摆脱了对巨量淡水资源的依赖,这一点在海上尤为重要。相比之下,美国“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长期受困于可靠性问题,其系统故障率与设计指标相去甚远。
05 三航母时代,中国需要多少艘航母
随着福建舰服役指日可待,中国将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军事专家张军社对此表示,三航母时代意味着中国海军远海攻防作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海上防御作战纵深进一步扩大。
张军社强调,中国需要继续发展航母,才能满足国家维护领土主权、海洋权益以及履行大国国际责任和义务的需要。从航母使用规律看,我国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确保至少两到三艘航母可处于战备状态。
杨震进一步解释,为了在特定海域维持不间断的航母力量存在,至少需要三艘航母形成理想循环。“一艘在目标海域战备执勤,一艘机动待命,另一艘则在船厂进行维修与保养。” 这正是“三航母”的战略必然性所在。
06 战力对比,歼-35与F-35的“空中博弈”
美国《国家安全杂志》提到,歼-35凭借巧妙战术与充足的雷达支持,成为美国F-35战机的“强大对手”。这一评价凸显了歼-35的实战价值。
报道进一步指出,歼-35将迫使美国加强加油机和预警机,并依赖潜艇、电子战和更远程的武器。这意味着中国新型舰载机的出现,正在改变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平衡。
歼-35作为全球首款实现“弹舱与滑弹兼容”的隐身舰载机,既能在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上起飞,也能凭借强劲动力从辽宁舰和山东舰的14°滑跃甲板冲上云霄。这种灵活性显著丰富了航母的起飞选项并快速提升舰载战力。07 产能扩张,歼-35的批量生产与列装
歼-35的产能与装备计划反映出海空军对该机型的强烈需求。到2025年,歼-35进入“量产试用阶段”,服役数量约在20至40架之间,用于测试、训练与初步部署。
沈飞集团为扩产在沈阳北区新建了约750米的大型厂房,并调整生产节奏——据称每72小时可组装出一架歼-35,2025年产量预计可达50架,2026年有望提升至100架以上,为大规模列装打下基础。
海军方面的需求很大:辽宁舰与山东舰各需约24–36架,福建舰(电磁弹射型)需求更高,估计36–48架,三舰合计约84–120架。若考虑训练机、备份与轮换,实际需求可能突破200架。
08 战略转型,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
福建舰与歼-35的协同作战,标志着中国海军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型。洪源表示,这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集体起降成功,为中国海军遂行远海作战任务、加速从 “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 的全球战略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
随着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测试、004型核动力航母未来入列,中国航母编队的任务范围正在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攻防拓展。歼-35配合预警机与无人机形成的作战体系,理论上能把作战和打击半径扩展到第二岛链附近。
张学峰认为,未来,一个形成完整战斗力的福建舰,其作战能力较我军现役航母有很大提高。他表示:“这种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我们有了在远海‘拒敌于千里之外’的硬实力,能够有效反制强敌干涉、捍卫国家利益。”
福建舰甲板上,三型舰载机列阵而立——歼-35如隐身的刺客,空警-600如睿智的大脑,歼-15T如强力的重拳。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航母战斗力的核心要素。
当美国的军事分析家们用“进化”这个词来概括歼-35时,他们实际上承认了一个事实:中国航母已经从“入门级”变成一支探测距离更远、打击范围更广的空中力量。
从黄水到蓝水,中国海军正在深海中划出新的航迹。随着福建舰海试告捷,歼-35批量生产,中国三航母时代的到来已经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