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夜夜盗汗浸透衫?白日心慌坐难安!3味或可锁汗护心

去年夏末,我在古城长安寻访民间中医王燕妮大夫时。在她的诊室里,一位45岁的陈姓女患者满面的愁容:“王大夫,我真是没辙了啊

去年夏末,我在古城长安寻访民间中医王燕妮大夫时。在她的诊室里,一位45岁的陈姓女患者满面的愁容:“王大夫,我真是没辙了啊!晚上一睡着就跟水里捞出来一样,枕头被子全湿透。白天呢?心慌得坐不住,气短乏力,嘴里干得冒烟,手心脚心还一阵阵发烫。”

王大夫示意她伸手把脉,又察看了舌象:舌红,少苔,脉细数。他微微颔首:“你这病根啊,《素问》讲得明白:‘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汗是心之液,你夜里盗汗不止,就是在暗耗心阴心血!心阴亏了,虚火就往上窜,心神失养,白天能不心慌气短、烦热口干吗?”

心主血脉,汗血同源。王大夫解释到:“就像灯油不足了,也就是我们的阴血不足,那么灯火,也就指的是我们的心阳就摇摆不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心慌心悸、夜里盗汗不止。就比如说,油壶要是漏了,那么灯油就会越漏越多,灯火越来越不稳了,白天就越慌——这是个死循环!”

针对这种心阴虚、虚热内扰、津液不固的问题,王大夫给出了一个小配伍,她说这一配伍出自唐代的《千金方》中的生脉饮加味小方:

> 其组方配伍为: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

这个配伍很好理解,方中的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给心“加油”的作用;而麦冬性味甘,微苦,微,能养阴生津,清心除烦,给心“灭火补水”;五味子则酸甘,温,可以固涩止汗,宁心安神,把漏油的“壶口”扎紧。

三药配伍精妙:人参补气固本为君,麦冬滋阴清热为臣,五味子酸收敛汗、安神定悸为佐使。共奏益气养阴、敛汗宁心之功,直击“多汗损心”的核心病机。

需要注意哪些呢?

①、盗汗伴骨蒸潮热、颧红、舌红无苔(就如上述患者):属典型心阴虚/肺肾阴虚,此方就比较对证。

②、盗汗伴有怕冷、乏力、舌淡苔白:属气虚/阳虚不固,需用玉屏风散来益气固表,这就不能使用上述方剂了。

③、盗汗伴有口苦、舌苔黄腻:一般多为湿热内蕴所致,这就需要清热利湿了,就比如龙胆泻肝汤加减,忌用本方收敛。

④、重要提醒:本方配伍简单,药力较为专注,很是适合心阴虚、气阴两伤而导致的盗汗心悸。要是湿热、实火、阳虚较为明显的,要是误用,可能会导致闭门留寇!所以就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指导后使用,切勿对号入座。

而这位陈姓患者,按方剂调理一周后,夜间汗出即减半,心慌气短明显缓解;坚持服用三周,诸症基本息平,睡眠安稳,精神焕发。

心为君主之官,汗孔也就是心液的闸门所在!要是夜里闸门失控,白天君主又怎能安稳呢?而这三味流传千年的“护心锁汗方”,药简力专,可以说是蕴藏着古人调和阴阳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