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辞职去骑行的张小砚,治愈了每一个不敢辞职的我们?

辞职去骑行的张小砚,治愈了每一个不敢辞职的我们?文 | 阅微喂,感到疲惫的你,是不是也很想“逃”?你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瞬间
辞职去骑行的张小砚,治愈了每一个不敢辞职的我们?

文 | 阅微

喂,感到疲惫的你,是不是也很想“逃”?

你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瞬间,面对堆积如山的报表、永无止境的会议,或是孩子一声高过一声的哭闹、家里永远做不完的琐事,突然想对全世界大喊一声:我不干了!然后抛下一切,头也不回地冲向远方?

那种被生活牢牢捆住,动弹不得的感觉,就像被困在狭小的笼子里,外面是广阔的天空,你听得到风声,闻得到自由的味道,却怎么也飞不出去。日复一日的重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有时候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心里偷偷藏着一个“逃跑计划”,一个关于远方、关于自由、关于“另一种可能性”的梦想。这个梦想可能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是一个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的决定,也可能只是一个下午的独处。

而当我在书店偶然撞见这本《走吧,张小砚》时,那个封面,那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我内心深处那个尘封已久的“逃跑冲动”。

这本书,说的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名叫张小砚的姑娘,在几乎一无所有的状态下,辞掉工作,变卖所有,骑着一辆二手摩托车,晃荡在路上,从四川去往西藏。她的旅途充满了意外、艰辛、狼狈,但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温暖和力量。

初读此书时,我便被她身上那股子“野”劲儿和“敢”劲儿深深吸引。这不是那种精心策划、带着滤镜的文艺旅拍,而是真刀真枪地与未知和困难短兵相接。她的故事,不仅是关于身体在路上,更是关于灵魂在觉醒。

她的“一无所有”,照见了我们的“患得患失”

这本书的核心,依阅微之见,在于它用一种极致的方式,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

张小砚的“走”,不是因为她拥有周全的计划、丰厚的存款或是强大的后援,恰恰相反,她几乎是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上路的。她的摩托车状况百出,她会露宿街头,会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崩溃大哭,会为了温饱而发愁。这全然不是我们想象中浪漫的间隔年或背包客生涯。

她所展现的,是一种近乎极端的“断舍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身份上的、社会期待上的。抛开“都市白领”的标签,卸下对稳定、对未来的担忧,她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未知的世界里。

读到书中她描述自己如何在路上与人交流、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帮助的段落时,阅微我感触尤深。那些瞬间,她没有身份的束缚,没有过去的包袱,她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个体,凭借着最原始的善意和勇气去面对一切。

这让阅微我不禁开始反思我们自己:在我们努力扮演好“职场精英”、“贤妻良母”等角色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这些标签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我们小心翼翼地规划着每一步,害怕犯错,害怕失去拥有的,结果常常是被各种“不得不”和“应该如此”捆绑得越来越紧。

书中令人难忘的一个片段是,她的摩托车在某个偏远地带抛锚,她身无分文,孤立无援。她没有抱怨,没有绝望,而是凭借一股韧劲儿,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这过程中的艰辛和她展现出的顽强,对于我们这些在职场中遭遇瓶颈、在育儿路上感到力不从心的姐妹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启发。

你看,张小砚不是天生强大,她的强大是在一次次与现实的碰撞中生长出来的。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不是感觉不到害怕,而是感觉到害怕,却依然选择向前走。

她的路,不止在远方,更在心上

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张小砚一样,有勇气抛下一切去远方流浪。对于大多数职场妈妈和宝妈而言,家、工作、孩子、责任,这些是我们甜蜜的负担,也是我们无法轻易割舍的羁绊。我们可能没有机会骑上摩托,去征服国道318,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遥远的、无法复制的传奇故事。

这本书最打动阅微我的地方在于,它透过一个极端个体的经历,向我们传递了一种重要的精神内核:活出自己的生命力,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张小砚的“走”,最终目的是走向她自己,去感受最真实的、没有粉饰的生活。她在路上遇到的那些淳朴的人,经历的那些或美好或艰难的瞬间,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和可贵。

【值得收藏】她用一种野蛮生长的方式,打破了循规蹈矩的壁垒,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安全感,并非来自于外部世界的稳定,而是来自于内心那种“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应对”的强大韧性。

这对于身处多重压力之下的我们,太重要了。在职场上,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激烈的竞争,如何保持竞争力,不被时代淘汰?在家中,面对孩子的成长、家庭的琐事,如何不焦虑、不失控,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走吧,张小砚》并非提供具体的职场晋升秘籍或育儿技巧,但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当你能坦然面对未知,当你敢于遵从内心的声音,当你不再害怕失去,你反而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和力量。

你不必辞职,不必去西藏。也许你的“路”,就在每天早起为你自己泡一杯热腾腾的咖啡里;也许在午休时给自己留出15分钟的冥想;也许在下班后拒绝一次无效社交,把时间留给家人或自己;也许在面对孩子叛逆期时,选择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温和而坚定地沟通。

这些“小小的勇敢”,这些“向内走”的努力,同样是寻找自我、活出生命力的方式。它们可能不轰轰烈烈,但同样充满力量,更能切切实实地滋养我们的灵魂。

写在最后: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读完《走吧,张小砚》,阅微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所谓的“远方”,不一定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敢于突破、敢于尝试、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和世界的心态。

张小砚的故事,像一束野性的光,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已久的渴望和不安。她没有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但她活出了许多人不敢想象的、淋漓尽致的自己。

如果你也感到疲惫、迷茫,如果你也想给自己的生活注入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和勇气,这本书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它不是让你逃离一切,而是让你在面对现实时,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去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可能性。

【金句闪光】生活不是按部就班的剧本,它更像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即兴演出。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生命中最勇敢的那个演员。

那么,读完这本书,或者读到这篇文章,哪个瞬间或哪个想法最触动你?你在感到“想逃”的时候,通常会怎么做?或者,你在日常生活中,曾为自己做出过哪些小小的、勇敢的决定?

欢迎在评论区和阅微以及其他姐妹们分享你的故事、你的困惑或你的感悟。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和这本书对你有启发,不妨也分享给你身边可能需要它的朋友/姐妹吧,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注回复“书单” 获取免费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