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深圳大赛项目案例|“夜巡宝贝”:编织未成年人夜间守护网络

大赛主视觉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30强入围项目中,大浪街道“夜巡宝贝”服务计划作为全市首个未成年人夜间关爱综合服务项目,

大赛主视觉

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30强入围项目中,大浪街道“夜巡宝贝”服务计划作为全市首个未成年人夜间关爱综合服务项目,聚焦缺乏有效监护的流动儿童及存在社交、行为障碍的困境儿童夜间安全与成长支持问题,针对未成年人夜间安全隐患及成长需求,以“预防、重点个案管理、发展”三级干预机制为创新模式,采用“夜巡-家访-个案-线上咨询”的四级工作流程,建立“家庭-学校-社区-院落(物业)-警力”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五方责任体系,为辖区未成年人编织一张坚实的夜间守护网络。

9岁的小北(化名)随外来务工父母来到大浪街道生活。曾经,当父母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在街巷中清扫忙碌时,小北常常感到孤独和被忽视。小小的身影在傍晚的街灯下游荡,或是蜷缩在小区角落啃着冷掉的包子,或是为了引起注意和父母激烈争吵后摔门而去,倔强地在外面待到很晚不肯回家。 而14岁的小天(化名)来自单亲家庭,他时常显得格格不入,有时会戴着自制的“大拉翅”头饰,沉浸在自己的“格格”世界里;因为注意力缺陷障碍和社交困难,他朋友寥寥,放学后常常背着书包,漫无目的地在街边徘徊,孤单的身影融在夜色里。 他们都是“夜巡宝贝”服务计划的受益者。

在“夜巡宝贝”服务队帮助下,变化悄然发生。曾经怯懦退缩的小北,眼神里渐渐有了光。他不再用脏话讨好同伴,学会了挺起胸膛说“不”;他开始主动参与社工站的活动,甚至化身“小老师”,热情地帮新来的小朋友系安全绳、讲解规则,那份自信的笑容替代了曾经的阴霾,他成了社工办公室跑前跑后的得力“小帮手”。 而小天,在社工和志愿者们专业、持续的陪伴下,那顶象征幻想的“格格”头饰不见了踪影。他学会了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我想一起玩”而不是推搡,学会了在棋局焦灼时深呼吸而不是掀翻棋盘。当社工成功联动学校,为他安排了耐心的同桌伙伴后,小天更是找到了新的价值——他认真地在社区义卖活动中清点物资、引导参与者,那个曾经在街头彷徨的男孩,成功转型为一名专注的“爱心义工”。

大浪街道“夜巡宝贝”服务计划创新性推出“预防、重点个案管理、发展”三级干预机制,采用“夜巡-家访-个案服务-线上咨询”的四级工作流程,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院落(物业)-警力”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五方责任体系,为大浪街道辖区内深夜在外、存在安全风险或成长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筑牢安全防线。

同时,该项目打造了龙华区首个夜间青少年公共服务场所“大浪未保夜间共享空间”,建设社区级社会化线上服务阵地,线上线下全生态接洽“夜行宝贝”,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目前已服务“夜行宝贝”超1500人次,累计收录登记350余名未成年人信息,家访300余次,累计跟进未成年人个案40余个,化解重点个案12宗,并编撰形成全区首部街道级未成年人保护重点个案集,线上直播吸引超万人次关注,提升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注度。

项目凭借务实成效获评“2024年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十大创新案例”“2024年度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典型案例”,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24“致敬绣花精神”新时代榜样评选中获评 “卓越发展机构”,并摘得2024年度深圳社会工作典范项目金奖。

未来,项目将通过“专精特联数”五个方面深化服务,建立专业团队、提供精准服务、打造社区特色、联动社区资源和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夜间安全保障,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模式,让每个深夜徘徊的未成年人都能在夜幕下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后续,我们还将为大家带来更多深圳大赛30强项目的精彩故事,敬请继续关注!

注:本文案例已获监护人脱敏授权,素材及相关数据均由项目方提供。

大赛背景

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植根十余年的创新实践,不断优化全国推介、公益创投和评选展示相结合的社会化赛事运营理念与模式,以基层基础民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对象、精神障碍患者、临时遇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遴选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优质公益慈善项目,建设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库,搭建开放、多元、务实的公益慈善项目创投赋能实践平台,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