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代宅”这个概念很火,今天想浅聊一下关于“四代宅”的事情。(顺带提一句:曾经也很火的未来社区哪里去了?
谁提出了这个概念?
“第X代住宅”这个概念,最早是源于邱育章提出来的概念,他在2010年的时候,操刀“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园”项目的时候,直接把概念变成了现实,成了四代住宅的“样板间”,也让这个说法彻底火出了圈。
他系统性地提出了“第四代住宅”的理论,并通过论坛、媒体不断“布道”,把住宅进化史梳理成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代住宅:茅草房
功能:遮风挡雨,解决“有地方住”的问题。
第二代住宅:砖瓦房
功能:更坚固、更私密,居住品质升级。
第三代住宅:电梯房
功能:往高处走,居住密度提高,生活更便利,但也牺牲了与自然的亲近。
第四代住宅:庭院房(空中庭院房)
功能:在高层建筑中“复活”了庭院,把自然和邻里关系重新带回到生活中。
房地产营销喜欢讲故事,而“四代宅”就是当下最好的故事,邱育章提出的“四代宅”进化故事很好的契合了房地产营销特性,成为了新一代地产故事的开创者。
“四代宅”这个概念不是空穴来风:
“第四代住宅”并非横空出世,它融合了不少经典的建筑理念:
“花园城市”理论(1898年):城市应该与自然融合。
“空中花园”设想:比如柯布西耶提出的屋顶绿化。
赖特的“有机建筑”:强调建筑要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一样。
“垂直森林”“绿色建筑”等现代思潮:尤其是米兰的“垂直森林”,直接给“第四代住宅”提供了视觉范本。
邱育章团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把那些“高大上”的建筑理论,翻译成了中国市场一听就懂、还乐意买单的“住宅升级故事”。
为什么这个概念能迅速走红?
因为它精准踩中了中国房地产的三大“痒点”:
对开发商来说:
这是摆脱“水泥盒子”同质化竞争的王牌,是实打实的溢价利器。
对政府来说:
完美契合“绿色建筑”“生态文明”的政策导向,好看又好用。
对购房者来说:
它描绘的是“在城市里也能诗意的栖居”的美好画面,精准狙击改善型客户的需求。
从营销话术,到行业趋势:
如今,“第四代住宅”已经从营销包装升级成了行业新趋势,大多数开发商都已经开始讲起了属于他们的”四代宅“故事,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广:
政策支持:成都、长沙、北京等多个城市已出台政策,鼓励或规范“空中庭院住宅”的发展。
行业共识:不管大家是否完全认同“前三代”的划分,“第四代住宅”作为“带院子、能种树的高层住宅”的代名词,已经深入人心。
总结:
“第四代住宅”这个概念,很好的契合了当下住宅发展的趋势,人们从最初的有个地方住,转向了要住得好、住的带点诗情画意了,这给了很多开发商新的发展契机:大家终于看到了新的曙光,不用深陷在价格竞争和卖存量房的泥潭里了。
它把复杂的建筑理念,包装成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进化故事”,成了一个成功的产品标签+行业趋势。政策、市场和行业的共同认可似乎都在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四代宅就是未来。
那是否还有人记得,最早提出来“空中花园”概念的开发商们和他们的未来社区概念呢?
还有谁?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码字不易 求个关注
关注我 获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