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电影院迎来了久违的热闹,这都要归功于这两周上映的国产电影终于给力了起来,而其中,为票房贡献最高的就要数7月25日正式上映的《南京照相馆》。
《南京照相馆》是目前为止,春节档之后所有院线电影票房成绩表现得最好的一部,不仅在点映阶段就收获了近1亿的票房,更是从7月26日起,单日票房连续四天过亿,这是2025年春节档之后,第一部单日票房能够过亿的影片,更是成为春节档后第一部爆款,目前内地总票房预测已经超过37亿。
这个成绩放在2025年春节档之后是独一份,同时,《南京照相馆》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猫眼评分冲到了9.7,而某瓣也是正式上映后第一时间开了分,超11万人给出了8.6的高分,毫不夸张地说,《南京照相馆》是2025年春节档后,第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爆款电影。
当然,根据惯例,一旦有了这样的爆款电影,各种批评和诋毁的声音就层出不穷,有些是饭圈恶行,有些是“人间清醒”键盘侠,而对于《南京照相馆》还多了一种——“行走的五十万”。和很多揭露日本法西斯暴行的电影一样,《南京照相馆》被这些人指责为暴力血腥,不适合青少年;营销苦难,用民族伤痛来赚钱。
但好在,观众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优秀的电影即使在寒冬中也会被善待,高走的票房以及自媒体平台上大量的“自来水”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当小编看完《南京照相馆》,和所有的观众一起在片尾曲中沉默时,也明白了,除了刻在骨子里的民族情节,《南京照相馆》还有很多可以被观众喜欢的地方。
用影像铭记历史,从来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毋庸置疑,大家之所以会为《南京照相馆》买单,很大的原因就是这部电影用一个新的视角去恰当且真实的铭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血泪史,再一次用影像的方式去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历史上犯下的决不可被饶恕的罪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商业电影拍近代战争的剧总会被有心之人说成营销苦难,用民族伤痛来赚钱。且不论这些评论居心何在,单论一点就足以证明这些电影的意义:任何事总会被时间冲淡曾经发生的证据,而对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影像向每一代人普及,铭记历史,知道我们的来时路,才会让我们更好的走下去。
所以,能拍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件义举!要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个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恶,至今已经过去近90年了。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仅剩26位,而平均年龄已经超过95岁,即使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认证工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也向几千万参观者讲述这段历史,但,这些传播都不如电影具有直接性和普遍性,用影像铭记,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这里小编不想花任何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要铭记这段历史,只想对那些高举道德的大旗,指责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要收票的观点再说两句。首先,拍电影是需要成本的,就像人工作是要赚钱一样,就算如你所愿这样的电影不要钱,这些成本也会从纳税人交的税里出,到时候,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的这些人,又会说出什么奇葩言论呢?
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情,而且当今时代下,20-50一张的电影票也不算什么天大的事,观众愿意买单就行,怎么就要非要免费才能彰显这类电影的意义呢?如果你真的舍不得花这几十块钱,等电影上流媒体平台后,你再看就好了,何必阴阳怪气去指责这类电影要付费观看呢?
当然,如果你说你不喜欢,那么没有人会指责你,本来,商业电影就是让大家选择的,不喜欢就可以不看,你也可以大方的说不喜欢,这是你的自由!但大可不必拿着“真爱国就不要收费”这种道德绑架式的套路,去实现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人物弧光到位,细节处理得当,不为博眼球而大尺度当然,如果仅仅是靠爱国情怀,在今年的电影寒冬里,《南京照相馆》也是达不到这个成绩的,而这部电影能够出彩,还是电影本身有着很好的切入点,人物设计和演绎的到位,以及非常好的观感。
电影的故事作为中国人都知道,各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也层出不穷,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也很明确!那么观众评判这部电影好不好那就是故事的角度合不合理,演员演绎的好不好。
这两点,电影做的都很不错。导演申奥虽然作品不多,但基本都是爆款,23年的电影《孤注一掷》,24年的网剧《新生》都出自他手。他很善于从小视角讲大故事,《南京照相馆》也是如此,故事全程的视角都是围绕男主,一个误打误撞成为照相馆学徒的苏柳昌展开,而由他牵出了其他几位主要人物,即使是反派,也都是小人物。所以,整个故事会更加贴合普通观众的视角。
这样的角度来讲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人物弧光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处理不好,就容易成为抗日神剧的感觉。《南京照相馆》里,所有的中国角色最开始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活着!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当他们看到了同胞们的惨死,自己也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凌辱后,他们开始觉醒,开始一步步的反抗,而这种反抗,也不是因为什么信仰,更像是一种本能,一种骨子里对祖国山河的爱以及家园沦陷的痛。
可以说,这部剧的每个主要角色,他们的人物弧光都很完整,演员们呈现的也很到位。比如王传君饰演的翻译官,严格意义上说他不是正派也不完全是反派,他所有的行为都出于对他自己的保护,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是日本侵略者的狗,他不是对同胞没有怜悯,只是,他的优先级是保护自己,然后是保护家人和爱人。他最终的行为谈不上是洗白,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会做的行为,不刻意脸谱化反派,也成就了《南京照相馆》成功。
而这部电影另一个让大家喜欢的点就是优秀的细节处理成就了非常好的观感。首先,拍南京大屠杀,就不可能没有血腥残忍,电影没有回避这些,但也没有为了凸显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而着重刻画这些画面。电影合理地将这些画面融入到了细节里,比如主角两人被拉去拍“伪亲善”照片时看到侵略者拿着同胞的头颅,卡车碾压过用死人铺设的缓冲带,还有被尸体染红的秦淮河水。当这些存在照片里画面被复刻进电影里时,那种冲击,比刻意营造血腥场景更加振聋发聩。
同时,对于只是为了博眼球,其实没有必要的桥段,电影完全没有!没错,就是很多同类型电影都会有的凌辱妇女的画面。电影没有回避侵华日军对于妇孺的暴行,但不是通过直接凌辱女性的镜头,而是通过在慰安所,女人们绝望麻木的眼神,被折磨致疯癫的行为,以及女主林毓秀受辱回来后表情,甚至是日本军官身上显而易见的烂疮表现了出来。这样镜头语言,远比直接撕扯衣服或者更大尺度的画面更能让人明白法西斯的暴行,也更能感受到那时候人们的绝望和悲凉。
因为如此,当电影剧终时,全场没有人立刻站起,而是集体沉默,伴随着片尾曲直到散场,毕竟,再多的图片和文字,也没有办法像影像那样给我们的最直观的冲击!
也正因为如此,《南京照相馆》在2025年这个影视寒冬,杀出了重围,也让大家看到了另一个角度下,当年那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观众也用票房和好评回馈了制作方的用心,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有心人对电影的恶意歪曲,但高走的票房和广大的“自来水”就是给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最好的打击!
那你去看《南京照相馆》了吗?看完你沉默了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