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鸡排哥的油锅没凉,人心先乱了:流量狂欢下,我们该如何守护真诚?

01|鸡排好吃,就已足够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过一句极妙的话:“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

01|鸡排好吃,就已足够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过一句极妙的话:

“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那天我刷到“鸡排哥”时,忽然想起了这句话。

一个在江西景德镇炸了二十年鸡排的小摊贩,靠着“学生便宜一块钱”“四点半后不接散客”这些朴素的原则,竟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他幽默、有分寸、有温度,也有自己的规矩。他不卑不亢地活着,像油锅里滋滋作响的鸡排——热气腾腾,烟火人间。

可我看到他被无数镜头包围、被人拉扯合影时,心里突然有点酸。鸡排哥不是明星,他只是想卖好每一块鸡排。我们爱吃鸡排,但不该让“鸡排哥”成了另一种流量的祭品。

02|在快到失焦的时代,他代表着“慢”的尊严

鸡排哥的走红,是一场时代奇迹。在一个充满算法、焦虑、话术包装的世界里,一个靠炸鸡排、靠真诚出圈的人,本身就是对这个浮躁时代的一次温柔反击。

他不迎合,不贩卖焦虑,不玩套路。他说“学生便宜一块”,就真的便宜一块;他说“四点半后不接散客”,就真把那条铁律守了十几年。

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写道:

“在效率与加速的暴政中,人失去了沉思与真诚的能力。”

鸡排哥的“慢”,正是对抗这种“暴政”的一种温柔形式。他在自己的节奏里,守着一口油锅,也守着人心的一片安宁。在这个急速滚动的社会,他的“慢”,是最有尊严的抵抗。

03|真诚的人,也值得被看见

有人说:在这个时代,真诚的人容易吃亏。可鸡排哥证明——真诚,不但不会吃亏,还能出圈。

过去我们以为,只有踩界、猎奇、造作、喊麦,才有可能被看到。但鸡排哥用一块鸡排、一句玩笑,赢得了全国人的喜爱。他让无数普通人相信:踏实过日子,认真对待别人,也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这大概是“鸡排哥现象”最动人的部分——他没靠颜值、没靠剧情、没靠噱头,靠的只是“我认真炸鸡排,你认真吃”。

那种干净的互相成全,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重新看见了人性的光。

04|但当喜欢变成“消费”,真诚也会被榨干

然而,热度像风暴一样来得太快。鸡排哥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连休息都要发文“道歉”;有人花150块钱买排队号;还有人打着他名义开账号、蹭热度、带货变现。

他开始有些疲惫,那份最初的笑容,开始僵硬。

这让我想到“拉面哥”的结局——那个曾靠一碗8元拉面打动全国的人,如今几乎不再营业,只因被流量逼得喘不过气。

这不是鸡排哥一个人的困境,而是所有“被流量选中的普通人”的宿命。在聚光灯下,他们先被赞美、被消费,再被误解、被遗忘。

当真诚变成素材,善意就会被异化。而当热爱被流量裹挟,纯粹也就不再纯粹。

05|鸡排哥,是这个时代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可我想补一句:被过度审视的人生,也会失去自由。

鸡排哥不是公共事件的样本,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要守护的,不是他“火”的样子,而是他“活”的样子。

他代表了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一群人:不焦虑,不投机,不操弄人心——只是认真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如果说以前我们迷信“流量”,那么鸡排哥提醒我们:踏实与真诚,本身就是最好的流量。真正能长久留在人心里的,从来不是噱头,而是温度。

06|让鸡排的归鸡排,生活的归生活

热闹是一时的,生活才是隽永的。鸡排哥不需要被神化,也不该被消费。他需要的,只是一份稳定的油温,一份能安静炸鸡排的自由。

我们总说“要让普通人被看见”,但别忘了:被看见,不代表被打扰。让他好好生活,比我们围观他,更有意义。

如果你真的喜欢他,就别去堵他的摊位、别去蹭他的热度、别去窥探他的生活。就像钱钟书说的那样:

“鸡蛋好吃,就足矣。”

真正的喜欢,是不打扰。真正的善意,是给他留一点安静。

07|写在最后

鸡排哥让我们看见:原来这个世界依然愿意为真诚买单,依然会为一份温度鼓掌。

在急速的流量时代,他提醒我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把小事做到极致,不用踩界,也能出圈。不用讨好世界,世界也会看见你。

🔖编辑说 ————

当所有人都在歌颂光芒,我们选择走进阴影,点一盏灯。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流量,我们选择停下来,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出声音。

如果你也觉得,这个世界需要一些不一样的清醒声音,请关注这里。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天马行空”的真知灼见。

来源 | #克网中国 、原创 | #欧阳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