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换人当天,中方的回应中没有祝贺,只有对高市早苗的几句忠告。
日本首相指名选举结果出炉,高市早苗在众议院首轮选举中便获得了237票的多数票,当选为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

【高市早苗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237票,当选为日本第104任首相】
在选举开始前,石破茂领导的内阁已经集体辞职,高市早苗将尽快完成组阁,开始执掌日本的军政大权。
而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日本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新一届日本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强硬的对华政策。
首先,高市早苗与安倍晋三关系密切,她能够在自民党内崛起与安倍晋三的提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市早苗本人也一直以“安倍女孩”自居。
而在安倍执政时期,安倍本人出于避免引发中韩等国激烈反应的考虑,直接参拜靖国神社的次数有限,但为了安抚日本国内的右翼力量,安倍内阁中一直有人积极参拜靖国神社,这个人就是高市早苗。

【高市早苗将尽快完成组阁,开始履行首相职责】
可以说,在安倍执政时期,日本对华政策倒退的过程中,高市早苗便扮演了一个推波助澜者的角色。
除了频繁参拜靖国神社,高市早苗还主张彻底颠覆和平宪法,让日本重新获得对外宣战的权力,推动“集体自卫权”落地,实施军事扩张,这恰恰是中韩等亚洲国家一直反对的。
其次,极右翼的参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得了15个席位成为最大赢家,证明整个日本社会都在加速右倾化,自民党内部的右倾化也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效仿参政党,在外国人等问题上表现得更加强硬,以赢得更多日本底层民众的支持。
在不久前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大量自民党基层党员便旗帜鲜明地支持高市早苗。
同时,最终帮助高市早苗赢得总裁选举的“造王者”,是同样以对华强硬著称的麻生太郎。

【麻生太郎通过推动高市早苗上位,巩固了麻生派的党内地位】
可以预见到,在高市早苗领导的新一届日本内阁之中,麻生太郎麾下的“麻生派”以及团结在高市身边的安倍旧部,将会占据大部分的重要席位。
这就导致自民党内部本就不多的务实友华声音,很难传递到政府高层,整个内阁中可能都不会有人去踩刹车,阻止高市早苗将日本的外交政策向着更加亲美反华的方向改变。
第三,高市早苗在当选自民党总裁后确实推迟了参拜靖国神社,改为献上祭祀费,但此举更多的是为了方便拉拢在野党,组建新的执政联盟,确保自己能够赢得首相选举。
随着相对务实、希望中日能够保持友好关系的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自民党转而与右翼的维新会结盟,日本执政联盟之中阻碍高市早苗执行反华政策的力量也已经消失。

【高市早苗与维新会一把手吉村洋文签署了联盟协议】
最后,日本的外交政策向来会受到美国的影响,在石破茂等人执政时期,日本也许能够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为了经济利益与中国保持一定的交流,维持中日之间的政令经热,但本就有美国留学背景的高市早苗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
日本社会的整体右倾、高市早苗本人的极端反华思想、麻生派事实上掌握自民党大权、执政联盟内理智声音的减弱、再加上华盛顿对于日本不可忽略的影响,共同决定了高市早苗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会更加强硬。
本届日本政府可能会成为21世纪以来,最为亲美反华的一届日本政府。
要明确的一点是,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日本现在很难真正做到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新一届日本政府亲美反华,应该会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日本在钓鱼岛、台海等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会更加强硬。

【高市早苗的对华强硬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外交和军事领域】
中国已经预见到了这种潜在风险,在确定高市早苗当选后,中国外交部没有对高市早苗表示祝贺,而是呼吁高市早苗领导的新日本政府能够带领日本与中国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同时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
总体而言,高市早苗政府的上台,标志着日本政治的一次危险转折,其内阁浓厚的右翼底色与明确的亲美反华倾向,将给本已复杂敏感的中日关系注入更多对抗性因素。
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在领土问题上的可能挑衅,以及在军事上的扩张野心,都将使日本成为亚太地区新的不稳定根源。
中国一方面已通过重申“村山谈话”精神亮明底线,另一方面也必将枕戈待旦,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应对高市早苗政府的外交战略调整。
若高市早苗一意孤行,执意带领日本扮演美国地缘战略的“马前卒”,非但无法实现其政治野心,反而可能将整个日本置于前所未有的险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