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穿搭主打的就是一个“简繁结合”,款式基础,图案和纹样就不基础。款式种类不算多,比如袍、褂、衬衣、坎肩、氅衣,类似现代人的“三明治穿搭法”,把衣物分成好几层,内紧外松,兼顾保暖和好看。
石青缎貂皮行褂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虽然款式两只手数得过来,但图案可就复杂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今天就带大家探一探清代人的衣柜。
说起象征着皇家贵胄的花纹,我们可能会想到国色天香的牡丹、傲立雪中的梅花、艳而不媚的菊花。清代人确实在衣物上用过这些花纹,用得还不少。尤其是牡丹,搭配红色、粉色、杏黄、月白、青色等各种颜色使用,尽显清代人对“花之富贵者”的喜爱。
香色纱缀绣八团牡丹夔凤纹女单袍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但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花卉,清代人还会在衣物里采用一些现代人不太熟悉、甚至意想不到的花纹。比如下图的西番莲纹。
明黄色西番莲纹织金缎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西番莲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植物,生长于热带与亚热带。西番莲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仅在衣服纹饰上出现,乾隆皇帝还曾写过一文名叫《西番莲赋》,写此花“中碧外蓝,近心紫簇,心涌青拳,横吐五须,结如意团”。当时还有大臣为西番莲作画赋诗,这说明西番莲在清代也是受人欢迎的花纹。
在清代的衣物中,还能看到一种叫作“大洋花”的花纹。“大洋花”并不是某种具体种类的花卉,而是指西洋风格的花卉图案,这种图案的特征是花卉与枝茎缠绕,枝蔓交缠,生生不息。清代一些带有大洋花花纹的衣物,除了由本国制造,还有来自外国的衣料。比如有产于欧洲的衣料,运到北京再进行制衣。
蓝色大洋花纹花缎单袍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除了花卉,清代衣物上还有一种现代比较少见的纹样——五毒纹。五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五种有毒性的动物的统称。五毒图案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习俗中。古代人认为端午节一到,由于天气变热,各种毒物就会出现,因此通过贴带有“五毒”图案的图画,来驱邪避毒。
清代衣物上出现“五毒”纹样,道理也是如此。是为了躲避毒物、保佑平安,并非像鹤纹、龙纹等纹路一样,因为喜爱而绣在衣物上。
白色绫绣五毒纹短腰夹袜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总而言之,清代穿搭在款式上追求简洁与实用,层层叠穿、内外有别,体现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但在纹样与装饰上,则极尽繁复与象征之能事,从传统花卉到异域西番莲,从祥瑞图案到辟邪五毒,无不反映出清代社会的文化交融、信仰观念与艺术追求。
这些衣物不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更是绣满故事的艺术,透过一针一线,我们仍可窥见那个时代的风华与底蕴。
致亲爱的您:
品读经典,学习智慧,传承文明,成就未来!
2025年9月9日,松兰书社六岁啦!
感谢有幸与您相遇,感谢一路相伴相随!
感谢您的指导帮助,感谢您的关注支持!
祝福松兰生日快乐!愿您诸事顺遂如意!
长长久久,携手共进!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