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从曾经的行业标杆到如今面临严峻挑战,苏泊尔的境遇也是外资控股模式下中国品牌的发展困境。
苏泊尔在2025年第三季度遭遇了明显的经营压力。
10月23日晚间,苏泊尔最新财报显示,本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同比下降2.3%。盈利质量的下滑更为显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亿元,同比下降13.42%,扣非后净利润4.12亿元,降幅扩大至14.50%。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即便考虑年初至报告期末营收168.97亿元、同比增长2.33%的整体表现,单季业绩的走弱仍显示出增长动能的衰减。
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杭州企业,曾是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其发展轨迹在2006年引入法国SEB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发生转变。通过后续的股权合作与业务协同,SEB的持股比例逐步提升,目前已超八成,苏泊尔也早已成为外资控股企业。
而三季度业绩的疲软,实则是苏泊尔长期积累的矛盾显现。外销业务对SEB集团的依赖在2025年上半年仍支撑着增长,外销营收37.16亿元,同比增长7.55%。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在于,其业务稳定性或直接受制于单一股东的全球战略调整。
内需市场同样面临挑战。上半年内销营收77.6亿元,同比仅增长3.36%。
家电行业整体从增量向存量转变,终端需求疲软直接反映在经销体系信心上,三季度末合同负债余额5.06亿元,较期初大幅下降53.53%,经销商预付账款的减少预示着渠道端对后市预期趋于保守。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与此同时,在行业智能化、健康化转型背景下,本土竞争对手在研发投入与渠道下沉上持续发力,苏泊尔面临的是业绩增长、治理信任与市场份额的多重考验。
从曾经的行业标杆到如今面临严峻挑战,苏泊尔的境遇也是外资控股模式下中国品牌的发展困境。
01
单季营收负增长,利润降幅超13%
一份最新的财报显示了苏泊尔正面临的短期经营压力。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由增转降,利润降幅进一步扩大,成本与费用持续挤压盈利空间,现金流亦呈现收紧态势,全年增长预期正在收窄。
2025年三季度,苏泊尔营业收入为54.2亿元,同比下降2.30%。尽管年初至报告期末营收仍实现168.97亿元,同比增长2.33%,但增速已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从上半年的正增长转为三季度的负增长,这背后是家电市场整体进入“增量与存量并存”阶段,消费者需求持续分化,传统销售旺季表现不及预期,苏泊尔在炊具、厨房小家电等核心品类上的终端动销明显受阻。
利润端的表现更为严峻。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下降13.4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2亿元,同比降幅达14.5%,反映出剔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进一步弱化。
基本每股收益也降至0.535元,降幅为13.43%。与此同时,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至8%,较上年同期降低1.19个百分点,股东回报水平有所回落。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成本与费用的双重挤压持续压缩利润空间。财务费用同比上升61.37%,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减少及部分子公司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导致短期借款显著增加,利息支出相应上升。
销售费用累计支出达17.15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公司为拓展即时零售与下沉市场加大了营销投入,但未能有效带动营收增长,投入产出效率偏低。
资产减值风险同步上升。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40.95%,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期初增长16.45%至31.33亿元,显示在终端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下游经销商回款能力减弱,苏泊尔面临应收账款周期拉长与坏账风险上升的局面。
现金流方面,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3.19%,大量资金沉淀于低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影响了资金的及时回流与使用效率。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133.54%,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17.66亿元,较期初下降28.81%。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因存货周转改善有所提升,但其增长并非来自营收端的强劲表现,稳定性存疑,短期资金储备的下降可能制约公司在生产、研发与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后续投入。
02
外销依赖,内需疲软
苏泊尔正面临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关键考验。其财报不仅是短期业绩的波动,更揭示了其业务模式在新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外销业务为苏泊尔提供了基本盘,但也构成了其最显著的脆弱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外销营收达37.16亿元,同比增长7.55%,这份增长仰赖于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的订单输送。

图源:苏泊尔2025年半年度报告
然而,这种增长的代价是独立性的丧失。SEB集团持有苏泊尔高达超八成的股权,这种“股东即大客户”的捆绑模式,使得苏泊尔在合作中的议价能力被持续削弱。从产品定价、订单规模到海外产能布局,其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让渡于SEB的全球战略。
SEB集团自身需求的波动,会直接且迅速地传导至苏泊尔的业绩上。一旦SEB面临区域经济波动或进行全球供应链策略调整,苏泊尔的海外业务便将承受直接冲击。
此外,潜在的外部风险正在为这条外销路径增添更多不确定性。欧美市场潜在的关税政策变动,可能进一步挤压本就不丰厚的出口利润。
同时,为服务SEB而布局的海外生产基地,其产能调配与固定成本摊销尚未完全释放,未来若随订单波动进行调整,可能推高整体运营成本,使外销业务的盈利能力面临更大考验。
在国内市场,苏泊尔同样面临增长动力失速的困境。这背后是国内家电市场不可逆的变迁,行业已从过去的“普涨式”增量时代,转入“增量与存量并存”的复杂阶段。消费者需求日益分化,一方面追求高品质与品牌调性,另一方面又在基础品类上极致关注性价比。
苏泊尔传统优势所在的炊具和基础厨房小家电,市场渗透率已近饱和,增长空间收窄,而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品类,如环境家居与个人护理电器,尚未形成足以拉动大盘的规模效应。
比终端需求疲软更令人担忧的,是渠道信心的显著下滑。财报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余额仅为5.06亿元,较期初的10.88亿元骤降53.53%。合同负债主要由经销商预付货款构成,其断崖式下跌是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在动销不畅的预期下,经销商正在主动减少备货、控制库存风险,以避免资金占用。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这不仅直接导致苏泊尔销售前端的现金回笼放缓,更意味着其内需增长在短期内失去了渠道推力这一关键引擎的支撑,复苏之路因此更加艰难。
市场的两极分化,将苏泊尔置于一个异常尴尬的竞争格局中,陷入“高端上不去、低端守不住”的双线作战。
在高端市场,国际品牌不再固守一线城市堡垒,而是积极调整价格策略,渠道下沉,直接切入苏泊尔的核心腹地。它们凭借强大的品牌溢价和技术形象,争夺中高端消费者。
而在下沉市场,众多区域性品牌和电商白牌则凭借极致的成本控制和灵活打法,掀起残酷的价格战。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苏泊尔往往不得不被动应战,这持续挤压着其主营业务的毛利率。
即便在其传统优势领域,护城河也正在受到侵蚀。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苏泊尔在炊具、厨房小家电的线上线下市场份额虽仍占据领先位置,但其领先优势并未显著扩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公司近年来力图拓展的生活家居电器品类,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未能成功培育出支撑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这种“守成乏力、开拓受阻”的局面,使得苏泊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被动。
03
外资控股导致信任缺失,国产替代浪潮下话语权减弱
苏泊尔与法国SEB集团深度绑定的经营模式,正面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严峻的拷问。
首先,治理结构的独立性正受到更严格的审视。SEB持有苏泊尔83.19%的股份,这一绝对控股比例在保障战略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理平衡的缺失。公司外销业务离不开SEB订单,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调配也服务于SEB的全球布局。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这种“股东即核心客户”的模式,虽然保证了稳定的订单来源,却也引发了市场对其经营独立性的质疑,在关键决策中,公司是否会优先考量SEB的全球利益,而非中国本土市场的独特需求?这种疑虑并未得到财报的充分回应。
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苏泊尔的外资背景正从竞争优势转变为市场认知的短板。根据行业数据,美的、九阳等本土品牌在智能化、健康化等细分赛道的研发投入增速明显高于苏泊尔,其产品创新更精准地贴合国内消费趋势。同时,这些品牌在低线市场的渠道渗透持续深化,而苏泊尔的下沉步伐相对滞后。
尽管奥维云网数据显示苏泊尔在炊具等传统品类仍保持领先,但其在空气炸锅、净水设备等新兴品类已被本土品牌反超。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消费者心理,在“国潮”趋势下,年轻消费群体对本土技术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苏泊尔的“混血”身份使其在品牌情感联结上面临独特挑战。
研发投入的差距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苏泊尔研发费用为2.1亿元,同比增速为2.87%,这一增速不仅低于家电行业整体水平,也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速形成对比。

图源:苏泊尔2025年三季度报告
尽管公司推出了采用蒸汽远红外等技术的新品,但这些创新在市场端未能形成规模化爆款。创新转化效率不足,反映出公司在精准洞察本土需求与高效营销转化上存在提升空间。
苏泊尔的案例提供了一个观察外资控股型中国企业的典型样本。当其外资股东的战略重心、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与行业的技术方向不再完全同步时,公司需要在治理独立性、品牌本土化与技术自主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能否突破当前的外资依赖,构建更自主、更贴近中国市场的创新体系与品牌叙事,将决定其在下一阶段竞争中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基于相关企业的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以其公开发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快报、定期公告、法定披露文件及指定渠道发布的公开资料)为主要研究依据的独立分析。刻度财经致力于确保分析内容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保证其持续更新。本文所涉及的观点或结论仅供信息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依据,刻度财经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来 源:刻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