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天门山999级台阶,奇瑞一脚油门踩进舆情深坑!

2025年11月12日,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台阶上的营销大秀,以一段15秒的失控视频冲上热搜。一场本应展

2025年11月12日,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台阶上的营销大秀,以一段15秒的失控视频冲上热搜。

一场本应展现产品性能的“高光时刻”,最终变成了一场全网围观的品牌危机。

1、事件回顾:从“顶峰相见”到“全网围观”

这事得从奇瑞的新车风云X3L(一款10万元级城市SUV)说起。为了证明这款车的性能,奇瑞策划了一场“极限挑战”——让车去爬张家界天门山的999级台阶。这个坡平均45度,最陡的地方超过60度,相当于你站着都会觉得脚软的角度。

早在9月份,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就在微博高调预热,称挑战“对动力与四驱系统是极大考验”,并邀请网友“顶峰相见”。

而且为了完成挑战,景区在11月12日和13日两天封闭了天梯,游客不得不改乘穿山电梯,这也是后续公众不满的缘由之一。

12日中午,风云X3L在攀爬过程中,因安全防护绳固定点的卸扣意外脱落,导致防护绳缠绕车轮,车辆失控下滑撞上护栏,撞开一个口子后,停在那两个小时没动过。现场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舆论迅速发酵。

2、危机应对:奇瑞的"紧急刹车"

事发后24小时内,奇瑞发了道歉声明。这个速度还算快,先把基调定了,免得出现各种各样谣言和揣测。声明主要说了三点:一是承认准备不足,二是解释是防护绳出了问题,三是承诺赔偿景区损失。

表面上看,该做的都做了。但仔细一品,问题就出来了。

首先,解释太“技术流”。声明将原因归结为“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说实话,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都表示没看懂,我们更关心的是:这车到底安不安全?在景区这么搞合不合适?

其次,道歉没到点子上。声明里只有承诺赔偿景区损失,完全没提对当天游客的影响——天梯被封两天,游客得绕路,这事只字未提,一点歉意都没。

最后,就是过度营销。不少网友评论指“奇瑞此次的挑战噱头重于实质”,因为风云X3L作为城市SUV,定位与极限越野场景严重不符,普通车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爬这种坡,他们更关心日常使用中的安全和油耗。

13日,经媒体跟进报道后,话题 #奇瑞4次致歉也修复不了天梯之伤#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与此同时,舆论场分裂成两派:一方强烈质疑奇瑞作秀毁坏天门山公共环境;另一方则认为天门山本就是人造景区,媒体对此事过于小题大做。

这种观点的对立使得舆情更加复杂,也反映出此次事件不仅是一次操作失误,更触及了公众关于商业行为边界、公共资源使用等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

3、深层剖析:翻车背后的行业性焦虑

这场“翻车”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营销困境。

“不极端不营销”的怪圈:不止奇瑞,还有如“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捷途纵横G700横渡长江”等,这些车企都试图用一场高风险的“表演”来证明产品力,却忽略了基本的工程逻辑和安全底线,而且这种营销策略能短时间内吸引眼球,但也伴随极高风险,一旦失败,将对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反噬。

抄袭创意,缺乏创新:天门山挑战并非奇瑞首创,路虎在2018年就已成功完成。这种“借鉴式”的营销,即使成功,其效果也大打折扣,更别提失败了,真是尴尬到家了。

营销动作与产品定位脱节:风云X3L作为一款城市SUV,其营销重点本应围绕日常使用场景展开。选择极限越野作为营销重点,与目标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明显错位,这里就不点名那些翻越沙漠、渡江涉水的车企了。

4、营销的"刹车"比"油门"更重要

这次事件给所有品牌提了个醒:

安全永远是底线。在公共空间进行高风险测试,既缺乏专业价值,又易引发安全隐患,因为出了事就不是营销问题,而是社会责任问题。

真诚永远比技巧重要。危机回应时,技术解释永远无法替代情感共鸣。公众需要的是品牌方的态度和对大众的歉意,而非一份冷冰冰的“事故报告”。

回归产品价值。与其策划“爬天梯”,不如真实展示车辆续航、安全配置等用户关心的痛点。真正的品牌力,源于解决真实问题而非制造噱头。

车子开始溜坡的那一刻,考验的不仅是车辆的机械性能,更是品牌的价值判断与危机应对能力。奇瑞的案例提醒所有品牌:当营销的“油门”踩得过猛时,别忘了公关的“刹车”在哪里,更别忘了品牌长远发展的道路,始终建立在公众的信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