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印方一侧举行边境西段第23轮将军级会谈。这场会谈让外界看到了中印边境管控对话的积极进展,双方围绕边境西段管控问题展开深入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同意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印度在边境地区部署了约20万大军,摆出了颇具威慑性的姿态,可如今会谈后却始终保持克制,不敢有任何造次举动,这背后有着多重关键因素。

这次会谈传递的务实沟通信号,为边境局势降温奠定了基础。中印作为两个大国,边境问题复杂敏感,任何误判都可能导致局势升级。此次将军级会谈中,双方没有陷入口水仗,而是聚焦管控问题展开积极深入的交流,这种务实态度本身就释放出重要信号——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分歧,是双方都认可的路径。印方清楚,继续在边境制造摩擦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破坏来之不易的沟通氛围,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20万大军的部署或许是想展现“强硬”,但在中方始终坚持对话协商的态度面前,这种部署更多变成了“摆姿态”,而非真正的动武准备。

中方维护边境安宁的决心和能力,让印方不敢轻举妄动。这些年,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水平也持续提升,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能力有目共睹。印方虽然部署了大量兵力,但也清楚中方在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一旦发生冲突,自己未必能占到便宜。更重要的是,中方始终保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克制,但也明确传递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决心。这种既有实力支撑又有理性克制的态度,让印方明白,任何“造次”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20万大军的部署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坚定的决心面前,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近年来,印度经济面临不小的压力,国内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在边境挑起冲突,不仅需要投入巨额的军事开支,还可能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大局,甚至引发国际社会的负面评价。印方心里清楚,20万大军长期陈列边境本身就耗费巨大,若再主动制造事端,只会让自己的财政和民生雪上加霜。而且,国际社会也普遍希望中印通过对话解决边境问题,印方若敢造次,必将面临国际舆论的压力和孤立。在这样的现实考量下,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符合印度当前的整体利益。

从此次会谈达成的共识来看,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这为后续边境管控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以往的经验证明,只要中印双方能够保持对话,就能够有效避免局势失控。印方20万大军陈列边境,或许有内部政治考量,但在实际行动中不敢造次,正是因为看清了对话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方始终坚信,中印作为邻居,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尊重,才能妥善处理边境问题,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