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长城抗战七勇士,孤军阻敌死战不退,日军集体鞠躬致敬

文 | 许轻言1933年3月13日,侵华日本在北京古北口帽山下埋葬了7位中国军人,并立碑鞠躬致敬。这7位中国军人就是鲜为

文 | 许轻言

1933年3月13日,侵华日本在北京古北口帽山下埋葬了7位中国军人,并立碑鞠躬致敬。

这7位中国军人就是鲜为人知的“长城抗战七勇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30万东北军主力撤回关内,把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人。

占领东三省后,日本人野心愈发膨胀,1933年3月又占领了热河,至此关外东四省全部沦陷,中国守军退至关内,以长城为边界,奋起反抗。

1933年3月初,日本关东军集结8万大军向驻守在长城各关口的中国守军发起猛烈进攻,25万国军在长城附近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史称长城抗战。

而古北口战役,是长城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北口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以及司马台长城四段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北口更是山海关和居庸关之间的要塞,也是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重地。

1933年3月4日,日本关东军第八师团向古北口发起了猛烈进攻,古北口战役正式打响。10日清晨,中央军第25师赶赴古北口增援,25师145团奉命坚守龙儿峪阵地。

145团团长戴安澜观察地形后,立即决定在指挥部和龙儿峪阵地之间帽山上增设一个观察哨,观察日军动向,145团7名安徽蚌埠籍战士奉命前往帽山潜伏。

帽山不大,也不高,最高的地方只有19米,南、北、西三面都是裸露的岩石,且十分陡峭,几乎是垂直的,只有东北角可以勉强攀爬上去,是易守难攻的险地。

在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下,145团伤亡惨重,更糟糕的是,指挥部电台和电话机被炸毁,指挥部和前线部队失去联系,145团各部只能各自为战。

3月12日下午,145团团长戴安澜知道阵地守不住了,再打下去145团都要打光了,于是命令传令兵向各部传达撤退的命令,他没有忘了帽山的7位士兵,特意让传令兵去通知他们撤退。

然而遗憾的是,传令兵在送命令的途中牺牲了,帽山上的7位士兵并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下午3点多,145团各部顺着帽山南边的潮河支流谷地开始往西撤,帽山上的士兵发现后本想向团部打电话询问是否撤离,但因为电话线被炸断了,他们根本联系不上团部。

大部队都撤离了,他们7个留下来也没有用,他们本可以跟着部队一起撤离,但7人商量后一致决定,没有撤退命令,决不能撤!就是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很快,日军汽车队从潮河支流谷地东边追了上来,145团士兵跑得再快,又怎么能快得过四个轮子的汽车?眼看着日军就要追上大部队了,帽山上的7名士兵做出来一个决定,他们要掩护部队撤离。

帽山脚下就是潮河支流谷地,日军追击145团必须要从帽山脚下经过,且帽山地势险峻,是个打伏击的绝佳之地,可他们只有7个人,一旦暴露,必死无疑。

在战死沙场和悄悄后撤之间,7位战士果断选择了前者。其中一位战士说,我们从安徽大老远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打鬼子的吗?现在鬼子就在面前,我们怎么能撤?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7位来自安徽蚌埠的好汉没一个害怕的,每个人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等日军经过山脚下时,帽山上的7名勇士果断开枪,霎时间密集的子弹朝着日军打了过去。日本人以为是遇到了埋伏,立即调转火炮对着山上一阵轰炸。

一阵猛烈的炮火轰炸过后,帽山上的枪声也停了,就在日军以为山上的敌人已经消灭了的时候,枪声再次响起,2000多日军被堵在了山脚下,无法前进。

帽山上的7位勇士只有一挺轻机枪、几支步枪和一些手榴弹,他们只是来执行观察任务的,携带的弹药并不多,所以只能省着子弹用。

靠着有利的地形和不屈的意志,7名战士先后打退了日军3次大规模进攻。日本关东军从东北一直打到长城,还从没碰到过这么顽强的守军,错误的以为山上至少有一个连队的士兵。

久攻不下,日本人气急败坏了,调来6架轰炸机,朝着帽山丢下了一连串的炸弹,山脚下的日军火炮也没停过,一枚枚炮弹落下,山顶上成了一片火海。

帽山上的7名士兵有无数次机会可以离开,但他们无一人撤退,他们就像是7颗钉子,牢牢钉死在了帽山阵地上,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用完了,他们就用石头砸,他们用尽了一切办法在战斗。

山上的枪声停止后,日本人意识到山上的中国人已经没有子弹了,他们狞笑着上前想要活捉山顶上的人。

当第一个日军爬上帽山的时候,一个大木棒迎头砸了下来,日本兵惨叫着倒在了地上。7位勇士已经牺牲了好几位,还活着的人在日军冲上来后,以石头和木棒做武器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

大战落幕后,日本人惊讶地发现,山顶上竟然只有7位中国士兵,根本不是他们预料的一个连队。然而就是这7人,竟然在他们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下坚守这么久,还打死了他们100多名士兵,直到战死仍呈战斗状态,实在是不可思议。

7位中国士兵的勇敢让这群日本士兵十分敬佩,于是在山脚下安葬了7人,并立下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七勇士之墓”,日军列队集体向七位勇士鞠躬致敬。

200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60年之际,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李焕强老师带领长城科考队和古北口镇政府一起用神州蓝花岗岩重新为7位勇士立碑,上刻“古北口七勇士纪念碑”几个大字。

然而遗憾的是,7位勇士没能留下姓名,只知道都是来自安徽蚌埠的好汉子。如今92年过去了,知道他们英勇事迹的人越来越少了,英雄不该被遗忘,英雄精神应该得到传承,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骨。

评论列表

用户48xxx70
用户48xxx70 4
2025-09-25 20:12
是杜聿明的部队
用户10xxx98
用户10xxx98 2
2025-09-25 10:52
向抗日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