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男子资助17岁贫困女孩上学,女孩毕业后上门看望,开门后他懵了

“叔叔您好,我是林文慧,特意来感谢您这四年来的帮助和资助。”女孩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手里拎着一个精致的礼品袋,看起来既开

“叔叔您好,我是林文慧,特意来感谢您这四年来的帮助和资助。”

女孩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手里拎着一个精致的礼品袋,看起来既开心又有些紧张。

李明远微微点头,礼貌地回应道:“没啥好谢的,快进来坐吧。”

然而,当女孩抬起头,阳光恰好洒在她脸上的那一刻,李明远整个人像是被雷电击中,僵在原地,动弹不得。

这张脸,这个笑容……怎么可能这么熟悉?

01

时间倒回到四年前的深秋。

2019年10月的一个雨夜,李明远独自坐在宽敞的客厅里,手里握着一杯早已冷却的红茶。

房子装修得很有格调,每一件家具都是他亲自挑选的,透着低调的奢华,可在这样的夜晚,再精致的装潢也掩盖不了他内心的空虚和孤寂。

44岁的李明远,在外人看来是个成功人士,他经营着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接了不少大项目,银行账户里的余额让他完全不用为生活发愁。

但事业上的成就,却无法填补他内心的那片空白。

21年前的那场离婚,就像一道永远无法完全愈合的伤口,虽然不再刺痛,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总会隐隐作祟。

这些年,他也尝试过重新开始,谈过几段恋情,有些甚至走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可最终都以分手告终。

或许是年纪大了,或许是对感情失去了信心,李明远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应酬、回家、睡觉,日子像流水一样重复。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点敲打着窗户,发出单调而有节奏的声响。

李明远放下茶杯,拿起手机,随手翻看着屏幕,试图打发这漫长的夜晚。

微博上全是热闹的新闻,朋友圈里老朋友们晒着孩子的照片、家庭的幸福瞬间,每一条信息都在提醒他:你还是一个人。

就在这时,一个公益广告突然弹了出来,标题是“爱心助学,点亮梦想”。

他本想直接划过去,可不知为何,手指却停在了屏幕上。

或许是今晚格外孤单,或许是内心深处对某种意义的渴望,他点开了广告链接。

网页上展示了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详细的介绍和照片:有的因为家庭变故面临辍学,有的因为贫穷无法继续学业,每个故事都让人心里一紧。

李明远一页页翻看着,起初只是随便看看,但当他看到一个叫林文慧的女孩的资料时,手指不由自主地停住了。

照片上的女孩18岁,眉眼清秀,眼神明亮却带着一股超越年龄的坚韧。

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校服,站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身后的黑板上还留着几行模糊的粉笔字。

尽管生活环境艰苦,但女孩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抱怨或自怜,反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简介很简单:林文慧,18岁,来自云南某山区,父母早逝,由年老的爷爷抚养,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名列年级第一,但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的困境。

她急需资助大学四年的学费,每年9000元,外加基本的生活费用。

不知是那双眼睛触动了他的心弦,还是内心深处某种共鸣被唤醒,又或许是对这种倔强精神的敬佩,李明远的心被深深打动了。

他仿佛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某种久违的纯粹,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不被困难压垮的韧性。

“这样的孩子,不应该被生活辜负。” 李明远喃喃自语。

几乎没怎么犹豫,他直接点击了资助按钮,在资助方式页面选择了匿名捐助——不留姓名、不留地址,只通过机构传递他的善意。

“钱放着也是放着,能帮一个孩子改变命运,也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李明远这样安慰自己,却没想到,这个决定会彻底改变他未来四年的生活。

第二天一早,他按照流程汇出了第一笔款项:一年的学费9000元,外加6000元的生活费。

他还在网上买了一些适合女孩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一起寄了过去:几套适合她年龄的衣服、一个结实的背包、一些文具,还有几盒营养品。

中介机构很快联系了他,确认了资助事宜。

工作人员告诉他,林文慧家住云南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她学习特别刻苦,是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

“这女孩很特别,” 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我们接触过很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但像她这样优秀又坚强的,真的很少见。您的善举一定会让她有更光明的未来。”

挂断电话,李明远心里涌起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满足感。

这种感觉很奇妙,不同于签下一单大项目的成就感,也不是买到心仪物品的快乐,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充实,仿佛他找到了生活中另一种意义。

02

一个月后的一个傍晚,李明远刚开完一场冗长的项目会议,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邮箱里静静躺着一封来自中介机构的邮件,标题是:“来自林文慧同学的感谢信”。

李明远的心情瞬间被点亮,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邮件,屏幕上显示了一张手写信的扫描件。

信纸很普通,就是学生常用的那种练习本纸张,但字迹清秀工整,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用心。

“尊敬的好心人:您好!”

“我是林文慧,今天收到了您寄来的资助款和生活用品,真的特别激动。”

“当老师告诉我,有一位好心人愿意资助我继续上学时,我开心得哭了,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太感激了。”

“您寄来的那个新背包特别好看,同学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您挑的衣服也很合身,颜色我特别喜欢,穿上后我照了镜子,觉得自己就像城里的女孩一样。”

“爷爷看到这些东西,激动得一直抹眼泪,他说我们遇到了大好人,让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您的恩情。”

“我向您保证,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虽然不知道您是谁,住在哪里,但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恩情。”

“将来我有能力了,也要像您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此致 敬礼!”

“您永远的学生 林文慧 2019年11月20日”

读完这封信,李明远的眼眶有些湿润,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被这样纯粹的感恩触动。

没有半点功利,没有一丝虚假,只有这个18岁女孩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他又仔仔细细读了一遍,每一个字都透着真诚和感激,女孩的文笔很好,语言朴实却饱含感情,让人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波澜。

李明远把信截图保存下来,然后给中介机构回了邮件,表示希望继续关注女孩的学习情况,如果有需要,他愿意提供更多帮助。

从那以后,林文慧每个月都会写一封信,通过机构转交给李明远。

而李明远也会根据女孩信中提到的需求,及时寄去各种物品。

冬天来临,林文慧在信中提到山区特别冷,宿舍没有暖气,晚上写作业时手都冻得握不住笔。

李明远立刻寄去了一件厚实的羽绒服、一套保暖内衣、一双棉靴,还有一个便携式取暖器。

春天到了,女孩提到高考临近,需要更多复习资料。

李明远不仅寄去了全套高考复习书,还托关系弄到了一些重点高中的内部试题。

每次收到林文慧的信,都成了李明远最期待的时刻。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只要看到邮箱里有她的来信,他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认真读完。

女孩的信内容逐渐丰富,从最初单纯的感谢,到后来开始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点滴。

“好心人,今天物理考试我又拿了满分!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说我是他教过最努力的学生,我想告诉您,我没给您丢脸。”

“好心人,昨天村里下雪了,我穿着您寄来的羽绒服,在雪地里转了好几圈,同学们都夸衣服好看,我心里特别开心,因为这是最好的人送给我的。”

“好心人,老师问我想考什么大学,我说想学医,将来做医生。老师说以我的成绩,考个好医学院没问题。”

“我想学医,是因为我想救人,就像您救了我一样,我也想去帮助别人。”

每一封信都让李明远深受触动,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孩,仿佛一束光,照亮了他原本单调孤寂的生活。

渐渐地,关注林文慧的学习和生活成了他的日常习惯,收到她的信成了他最快乐的时刻。

工作上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时,他会翻出林文慧的信重读。

女孩那股积极向上的劲头,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总能给他力量和启发。

朋友们开始察觉李明远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整天板着脸的中年男人,脸上多了笑容,语气也变得温和了许多。

“老李,你最近是不是有啥喜事?感觉你整个人都变了。” 一个老朋友在饭局上笑着问。

李明远只是笑笑,没多解释。

他怎么能说,是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孩,用她的坚强和感恩,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呢?

03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学校延迟开学。

林文慧在信中提到,虽然没法正常上课,但她在家坚持自学,每天学习的时间比在学校还长。

“好心人,现在我们都在家上网课,可我们这儿的网络信号不好,经常掉线。”

“爷爷很担心这会耽误我的学习,硬是给我换了个贵一点的网络套餐,可费用挺高的。”

“我跟爷爷说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看到这封信,李明远立刻行动起来。

他不仅汇去了网络费用,还买了一台全新的笔记本电脑,寄过去确保女孩能顺利上网课。

“好心人,您寄来的电脑真的太棒了!我第一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

“有了这台电脑,我学习起来方便多了,老师们都说我是幸运的,遇到了像天使一样的恩人。”

随着高考临近,林文慧的信中开始透露出紧张和不安。

“好心人,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说不紧张是假的,这可是决定我未来的关键时刻。”

“但我有信心,因为有您的支持,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不会让您失望。”

李明远比女孩还紧张,他开始关注高考相关的各种信息,甚至买了高考复习资料自己研究,想了解女孩面临的挑战。

他还托朋友打听了各大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情况,为女孩的志愿填报做准备。

2020年7月,高考终于结束了。

那几天,李明远坐立不安,比自己当年高考还紧张。

他一遍遍刷新邮箱,期待着女孩的消息。

7月26日,期盼已久的邮件终于来了。

“好心人!我考上了!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总分超了一本线60多分!”

看到这个消息,李明远激动得从沙发上跳起来,像是自己中了大奖。

他在客厅里来回走,嘴里不停念叨:“考上了!考上了!我就知道她肯定行!”

邻居都被他的喊声惊到了,还以为出了啥大事。

李明远恨不得把这好消息分享给全世界,可又不能说出真相,只能独自享受这份喜悦。

他立刻回复邮件,送上祝贺和骄傲,同时表示愿意继续资助女孩的大学学费。

为了庆祝,他还增加了资助金额,并寄了一台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作为女孩的入学礼物。

“好心人,我收到您的祝福了,也收到了新电脑!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一定好好用它,好好学习。”

“真的很想当面谢谢您,为什么您总不愿意见面呢?我想看看您长啥样,想亲口跟您说声谢谢。”

这四年来,林文慧多次提出想见面感谢,李明远却总是婉拒。

他也说不清为什么,或许是怕见面后会有负担,或许是觉得这样默默关心就够了,又或许是担心现实会打破这份美好。

每次女孩提到见面,他总会找理由推脱:工作忙、出差在外、觉得没必要。

但其实,他心里也特别想见见这个改变了他生活的女孩。

只是,有些东西一旦被神秘化,就很难打破。

这种远距离的关心和感恩,在他看来已经很完美,他怕见面会改变什么。

04

林文慧进入昆明医科大学后,她的信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一个山村女孩到大城市的大学生,这种转变让她的世界一下子开阔了。

“好心人,大学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这里的图书馆是我见过书最多的地方,我能泡在里面一整天。”

“室友们都特别好,虽然她们家境比我好很多,但从没因为这个瞧不起我。”

“今天上了第一堂解剖课,坦白说,一开始有点害怕,但想到将来要救人,就觉得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

“我想做个好医生,就像您救了我一样,我也想去救别人。”

通过这些信,李明远仿佛也在体验大学生活。

他开始关注医学相关的知识,看到健康资讯或医学新闻,总会想到林文慧。

女孩在大学表现得很优秀,不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

她会把获奖证书拍照发给李明远,分享自己的快乐。

“好心人,我又拿了奖学金!这次是国家励志奖学金,6000块呢!”

“我想把这笔钱存起来,将来还给您,虽然您说不用还,但这是我的心意。”

“您给了我新的人生,我一辈子都还不完这份恩情。”

每次看到这样的话,李明远心里五味杂陈。

女孩的懂事和感恩让他感动,同时也让他感到一种责任感。

他开始更关注女孩的生活细节,不仅仅是学费和生活费,连她提到的一些小愿望,他都会尽力满足。

女孩说想学好英语,但学校教材有点旧,李明远就寄去了最新的英语学习资料和一台电子词典。

她说室友们衣服都很漂亮,虽然她不羡慕,但也想穿得体面些,李明远就定期寄去适合大学女生的衣服和用品。

她提到想有个好点的听诊器,因为学校设备有点简陋,李明远立刻买了个专业级的听诊器寄过去。

随着时间推移,李明远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林文慧的信。

每个月收到她的来信,成了他最期待的事,女孩的喜怒哀乐都能牵动他的情绪。

朋友们开玩笑说他像有个远方的女儿,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亲生父母。

李明远只是笑笑,心里却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真的多了一个需要关心的孩子。

2021年,林文慧大二了,她的信件开始流露对未来的规划和思考。

“好心人,我想将来专攻神经外科,虽然这专业很难,手术风险也大,但我觉得能救治脑部疾病的患者特别有意义。”

“我会为这个目标加倍努力。”

“今天在医院见习,第一次近距离看了一台手术,虽然只是站在观察室外,但看到医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特别震撼。”

“这让我更坚定了学医的决心。”

李明远被女孩的志向感动。

这个曾经可能因贫困辍学的山区女孩,如今不仅要当医生,还想挑战最难的神经外科。

这种向上的力量让他感到骄傲和欣慰。

他开始资助女孩参加医学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希望为她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每次收到女孩在培训中取得好成绩的消息,李明远都开心得像自己事业成功一样。

05

2022年,林文慧已经大三了,她的信件内容更加成熟,多了些深层次的思考。

“好心人,今天是我爸爸的忌日。”

“我去了他的墓地,告诉他我现在过得很好,有个像天使一样的恩人在帮我。”

“我想,如果爸爸在天有灵,一定会特别感谢您。”

“有时候我会想,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您这么好的人?素不相识却愿意帮我,不求回报,连见面谢您都不肯。”

“这让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这些话让李明远深受触动,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最初资助林文慧只是出于一时的善心,但四年下来,这段关系早已不只是资助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纽带。

女孩的成长让他骄傲,她的困难让他担忧,她的快乐让他开心。

他发现,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心人,我在医院实习了,今天第一次独立给病人测血压,手紧张得直抖。”

“但当病人因为我的照顾露出感激的笑容时,我终于明白您当初为什么帮我。”

“帮助别人,真的能让自己很快乐。”

“我越来越确定,医生就是我想要的职业,不只是因为这份工作崇高,更因为我想像您一样,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光。”

2023年春天,林文慧即将大学毕业。

她在信中提到,已经收到几家医院的工作邀请,最终选择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

“好心人,我要毕业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但我对未来特别期待。”

“虽然工资不高,但我很满足,能做自己热爱的职业,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一切都是您给我的。”

“好心人,这四年来,我一直想象着能当面感谢您。”

“我想看看您长什么样,想听听您的声音,想亲口对您说声谢谢。”

“这次,请您别再拒绝了好吗?”

这次,林文慧态度特别坚决,她通过中介机构多次联系,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当面感谢恩人。

机构工作人员也劝李明远见一面,说女孩特别执着,不见面她恐怕不会放弃。

李明远犹豫了很久。

四年来,他无数次想象过与林文慧见面的场景,想象过她的模样、性格,但也担心见面会打破这份美好。

最终,对女孩的关爱战胜了顾虑。

他想,资助关系已经结束,女孩也要步入社会了,见一面也没什么,就当为这段四年的缘分画个圆满的句号。

于是,李明远同意了见面。

06

见面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李明远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白天忙工作时还好,一到晚上安静下来,他就忍不住想象见面的情景。

他会想:这女孩到底长啥样?声音是不是像信里那样温柔?性格是不是真如他想的那样开朗善良?见面该说些什么?

为了这次见面,他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

他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换了新窗帘,买了女孩爱吃的零食和水果。

他甚至特意去理了发,换了身正式但不显严肃的衣服。

“我这是咋了?” 李明远对着镜子自嘲,“比见大客户还紧张。”

但他心里清楚,这紧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期待。

四年来,林文慧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的点滴都牵动着他的心。

现在终于要见面了,这种期待夹杂着忐忑,让他既兴奋又不安。

见面前一晚,他几乎没睡,翻来覆去想着见面时的各种可能,甚至在心里演练了好几遍对话。

第二天早上,他特意请了假,在家等着。

时间还早,但他完全没心思干别的。

他把女孩四年的信件整理了一遍,逐封重读,像是要通过这些文字重新认识即将见面的人。

中午,他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开始在客厅里来回踱步。

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去倒杯水,一会儿又去整理沙发上的靠垫。

下午一点多,他开始频繁看表,每隔几分钟就确认一次时间。

约好的时间是下午两点,现在已经一点四十了。

“她会准时来吗?” “要是迟到了咋办?” “万一她临时改主意不来了呢?”

各种担心在他脑海里闪过,让他更紧张了。

终于,时针指向两点。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坐到沙发上,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点。

他拿起茶杯,想喝口茶冷静一下,却发现手在微微发抖。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清脆的铃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李明远的心跳瞬间加速。

他放下茶杯,站起身,又坐下,然后再次站起。

“冷静,冷静。” 他心里默念,“不就是见个面嘛,有啥好紧张的。”

但走向门口时,他的步伐还是有些不自然。

透过猫眼,他看到一个年轻女孩站在门外,手里拎着礼品袋,正在整理衣服。

“应该就是她了。”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伸手去开锁。

这一刻,他完全没想到,即将发生的事会彻底颠覆他对这四年经历的认知。

“叔叔您好,我是林文慧,特意来感谢您这四年来的资助。”

女孩的声音清亮甜美,笑容纯真,皮肤白皙,眼神明亮,整个人散发着青春的朝气。

“没啥好谢的,进来坐吧。” 李明远礼貌地回应。

但就在女孩抬起头,阳光从背后洒在她脸上的那一刻,李明远整个人像被雷劈中,僵在原地。

他的嘴唇不受控制地颤抖,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里满是震惊和不可置信。

“这,这不可能!肯定是哪里搞错了!”

他的声音不自觉提高了,带着明显的颤抖和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