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木子离开家乡,来到上海的时候,还是她第一次踏出那片封闭而贫瘠的土地。
她曾无数次想过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却从来没有想过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
一年前木子的父亲生了场重病,在耗光了家里所有的钱之后撒手人寰,几个月后,她的母亲改嫁,从此音讯全无。
十八岁的夏天,木子悄悄撕掉了她努力了三年的成果——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把弟弟安顿在外婆家之后,一个人远赴千里之外打工赚钱。
那个时候她的弟弟才刚满十四岁,正值初三关键时期。父母一走,养育弟弟的重责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虽然对于大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女生来说,十八岁正是最好的年纪。不用为生计发愁,也度过了最艰难的三年高中,即将迎来最美好的大学生活。
可是这一切对于木子来说,却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刚到上海的日子颠沛流离,因为学历太低,所能找到的无非只是一些杂工。
她白天辛苦地工作,晚上住在狭小的地下室里,终日暗无天日。每个月辛苦地攒下微薄的工资寄回老家,还不忘嘱咐弟弟多吃点好的,好好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老家传来了弟弟的喜讯,说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但弟弟却写信给她,说自己放弃了那个学位,转而到一个次一点的高中上学,因为读那所学校可以免去学费,减轻姐姐的负担。收到信的木子两泪纵横,心中既是无奈,又是欣慰。
时光又这样过了三年,三年后的弟弟如愿考上了大学,而木子也在半工半读的努力下拥有了大专文凭,还进入了一家不错的企业工作。
后来,木子在一次工作的因缘巧合下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交往了两年后他们如愿结婚。
在婚礼上,木子没哭,但她的弟弟哭了。
岁月又这样在转眼之间过去了若干年,在这些年里,木子和老公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十年前的一场金融危机,让两个人半辈子的心血付诸东流。
但奇怪的是,再见到木子时,我在她的眼神里依然找不到丝毫抱怨、无奈的情绪,反而是这些人生颠沛流离,让她显得更加地从容、平和。
在谈起过去的那些坎坷经历时,木子笑着说,年轻的时候没受点苦,怎么知道今天的日子有多幸福。
你看看现在的那些小年轻人们,动不动就为了一点小事离婚、自杀,都不知道他们不屑一顾的生活,简直就是我们当年梦寐以求的奢望。
也许是因为同甘共苦过,木子和老公的感情多少年了依旧恩爱如初。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如果没有经历过颠沛流离,怎么会珍惜岁月静好。
就如同年轻时候的木子,一个人远赴他乡打工的时候,内心还有家乡弟弟的牵挂;
就如同结婚后的木子和老公虽然在金融危机中一败涂地,但至少还有彼此相濡以沫。
木子说,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因为她知道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还有一个人,愿意陪你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