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扣,这些钱从工资里扣没商量
在某些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依法代扣劳动者的部分工资 ,这是有明确法律依据且受法律保护的行为 ,并非随意克扣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的情形如下:
个人所得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劳动者取得工资收入,达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符合纳税条件的,用人单位有义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
社会保险费用:社保是劳动者的重要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需要劳动者个人承担一部分费用 。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
法院裁判要求代扣的抚养费和赡养费:当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抚养费、赡养费时,用人单位也需要履行代扣义务 。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应对一些特殊的法定情形。比如,在某些地区,根据当地法规,劳动者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工会经费,用人单位可依法从工资中代扣 。
员工犯错致损,工资扣除有讲究
工作中,若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要求赔偿 ,赔偿款可从工资里扣除 。但这可不是随意扣除的,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 20% 。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公司制度有规定,合理减薪合规走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已公示或告知劳动者的薪酬制度中,若有合理减发工资的规定 ,在劳动者符合制度要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减发工资 。这里有两个关键要点 :一是制度制定要合法,二是公示告知程序要到位 。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并且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公示 ,或者告知劳动者 。比如,某公司的薪酬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 3 天以上,当月绩效工资扣除 50% 。该制度是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并在公司内部显著位置张贴公示 ,同时通过邮件发送给每一位员工 。如果员工小王因个人原因连续旷工 4 天 ,公司依据此制度扣除他当月绩效工资的 50% ,就是合法的减发工资行为 。
效益挂钩,工资随企业盈亏有起伏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的经营状况犹如海上行舟,有起有伏 。当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时,为了维持运营、渡过难关,可能会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这意味着,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紧密相连 ,当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可以依法下浮 。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特殊假期,工资按规相应减发
劳动者请事假、病假等特殊假期时,工资会相应减发 ,但具体减发方式和标准有明确规定 。
事假工资:按缺勤天数扣减
事假是因劳动者个人原因,如处理家庭事务、个人突发状况等,向用人单位申请的请假 。一般来说,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工资 。计算方式通常为:月工资 ÷ 月计薪天数 × 事假天数 。其中,月计薪天数按照《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为(365 天 - 104 天)÷12 月 = 21.75 天 。这是因为事假期间劳动者未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没有支付工资的义务 ,但这种扣除必须合理,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扣除后的工资也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病假工资:有最低保障的支付
当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治病休息时,就涉及病假工资的问题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59 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 80% 。具体支付比例,可能因企业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约定或当地政策有所不同 。
遭遇不合理减薪,这些维权途径要记牢
要是不幸碰上用人单位不合理地减发工资,千万别慌,咱们有合法的维权途径 。首先,尝试和用人单位友好协商 ,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要求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协商过程中注意保留好聊天记录、邮件等证据 。若协商无果 ,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投诉时带上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降薪事实的材料 ,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处理 。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个有力的手段 ,劳动者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 ,如能证明原工资标准的文件、降薪通知等 。仲裁裁决一般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 ,案情复杂的,经批准可延长不超过十五日 。要是对仲裁结果不满意 ,还能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保留好各种证据 ,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 。
工资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回报,关乎生活质量和经济稳定 。在工作中,当工资出现变动时,我们要冷静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合法减发的范畴 。若遇到不合理的工资 “缩水”,不要忍气吞声,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劳动过程中,确保自己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安心工作,享受劳动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