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王女士推着婴儿车走进小区电梯,按下楼层键时发现按钮反应迟钝,轿厢内灯光也忽明忽暗。她立刻联系物业,维修师傅当天就带着工具箱上门,不仅更换了故障按钮,还对电梯做了全面“体检”。这场小插曲背后,藏着电梯维保与物业费的紧密关联。

电梯
电梯日常巡检:维保的核心环节电梯维保并非“修好即走”,而是通过定期巡检预防故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维保单位需每15天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涵盖机房、井道、轿厢、底坑等区域。例如:
机房检查:确认曳引机运行是否平稳,制动器、限速器等安全装置是否灵敏;
轿厢维护:清洁操作面板、测试内部通话装置,确保紧急呼叫功能正常;
井道与底坑:检查导轨膨胀螺栓、随行电缆、缓冲器等部件的磨损情况,清除杂物。
这些工作属于“日常维保”范畴,目的是通过预防性维护延长电梯寿命,降低突发故障风险。

电梯
物业费里的“隐形账单”:日常维保费用谁承担?物业费是否包含电梯日常巡检费用,需结合合同与法规判断:
法规依据: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物业费通常涵盖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包括电梯的电费、基础保养、年检等。例如,沈阳某小区物业合同明确约定,物业费包含每季度一次的电梯润滑、清洁及安全部件检查。
合同约定:若合同未明确划分,需以地方规定为准。部分城市要求物业将电梯维保费单独列项,但多数情况下,日常巡检、小修小补(如更换灯泡、调整门缝)已纳入物业费。
例外情况:若电梯出现重大故障(如更换钢丝绳、控制柜),或使用年限超过15年需整体改造,费用通常需通过专项维修资金支付,而非物业费。
业主的“知情权”:如何避免费用纠纷?查看合同:确认物业费是否明确包含电梯日常维保项目;
要求公示:物业需定期公布电梯维保记录、费用明细;
监督维保质量:业主可通过业委会要求物业提供维保单位资质、巡检报告,确保工作到位。

电梯安全关乎每位业主的出行便利与生命安全。日常巡检作为维保的基础环节,其费用理应由物业费覆盖;而重大维修则需通过专项资金解决。业主与物业需以合同为纲、以法规为尺,共同维护电梯“健康”,让每一次升降都安心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