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民间故事:柴房姻缘

清朝同治年间,豫东有个张家庄。村西的张大户家,有个打杂的后生叫李栓柱,二十岁年纪,爹娘早亡,就靠着一身力气在张家混口饭吃

清朝同治年间,豫东有个张家庄。村西的张大户家,有个打杂的后生叫李栓柱,二十岁年纪,爹娘早亡,就靠着一身力气在张家混口饭吃。

栓柱为人勤快,手脚也利索,挑水、劈柴、喂马样样都干,就是性子憨,见了人不爱说话,脸红得像块烧红的烙铁。

张大户家有个丫鬟叫翠儿,比栓柱小两岁,生得眉清目秀,手脚麻利,跟着张大户的老母亲做事,平日里负责缝补浆洗,偶尔也帮着后厨烧火。

翠儿心细,见栓柱总是一个人蹲在柴房门口啃冷窝头,就常偷偷把厨房的热粥、白面馍留给他。栓柱每次接过吃食,都只会红着脸说句“多谢”,转身就跑。

张大户家的柴房在院子西北角,挨着马厩,是间低矮的土坯房,里面堆着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火,角落里铺着些稻草,就是栓柱的住处。

这天傍晚,栓柱刚劈完最后一捆柴,正坐在稻草上擦汗,就听见柴房门外有动静。他探头一看,只见翠儿抱着一摞脏衣裳,正慌慌张张地往这边跑。

“翠儿姑娘,咋了?”栓柱赶紧站起来。翠儿喘着气,脸上带着泪痕:“栓柱哥,你快让我躲躲!夫人说我打碎了她的玉簪,要罚我跪祠堂。”

栓柱愣了一下,赶紧把翠儿拉进柴房,又搬了捆柴火挡在门口。刚藏好,就听见张大户的夫人扯着嗓子喊:“翠儿那个小蹄子呢?给我找!找着了看我怎么收拾她!”

脚步声从柴房门口经过,栓柱的心“怦怦”直跳,紧紧攥着翠儿的手。翠儿吓得浑身发抖,躲在他身后,脸贴着他的后背。

等外面没了动静,翠儿才敢探出头,眼眶红红的:“栓柱哥,谢谢你。那玉簪不是我打碎的,是夫人自己不小心掉在地上的。”

栓柱皱起眉头:“那她咋赖你?”翠儿低下头:“前几天我劝老夫人少吃些甜腻的,夫人嫌我多管闲事,就想找个由头罚我。”

栓柱心里不平,却也没敢多说。他从怀里掏出个烤红薯,递给翠儿:“我下午偷偷烤的,你吃点垫垫肚子。”

翠儿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丝丝的热气暖了心。她看着栓柱憨厚的脸,突然红了脸:“栓柱哥,你是个好人。”

从那以后,翠儿常借着送衣裳、取柴火的由头来柴房找栓柱。有时给他缝补磨破的袜子,有时给他带块咸菜,两人虽话不多,却有着说不出的默契。

可没过多久,这事就被张大户的儿子张少爷发现了。张少爷是个游手好闲的主,早就看上了翠儿的模样,见她总往柴房跑,心里顿时起了歹念。

这天,张少爷故意把翠儿叫到自己的院子里,说要让她给自己缝件新衣裳。翠儿不敢不去,刚进门就被张少爷拦住了去路。

“翠儿,你跟那穷小子勾勾搭搭的,当我看不见?”张少爷嬉皮笑脸地说,“只要你跟了我,保你吃香的喝辣的,比跟着他强多了。”

翠儿吓得往后退:“张少爷,您别胡说!我和栓柱哥只是普通朋友。”张少爷却不依不饶,伸手就想抓翠儿的胳膊。

翠儿猛地推开他,转身就跑。张少爷恼羞成怒,对着她的背影骂道:“小蹄子,你给我等着!我非让那穷小子滚蛋不可!”

当天晚上,张少爷就跑到张大户面前告状,说栓柱和翠儿私相授受,败坏家风,还说栓柱偷了家里的银子。

张大户本就看不起栓柱这种穷小子,一听这话,当即就火了,叫人把栓柱绑了起来,扔进柴房,还说要第二天就把他赶出村。

翠儿听说后,急得直哭。她趁着夜色,偷偷溜进柴房,解开栓柱身上的绳子:“栓柱哥,你快逃吧,不然他们会打死你的!”

栓柱摇摇头:“我走了,你怎么办?张少爷肯定会为难你。”翠儿咬着唇:“我不怕,你先保住命再说。”

两人正说着,就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翠儿赶紧把栓柱推到柴火堆后面,自己则躲在门后。张少爷带着两个家丁闯了进来,手里还拿着鞭子。

“那穷小子呢?”张少爷四处打量。家丁翻了翻柴火,没找到人,就说:“可能跑了。”张少爷气得骂了一句,又瞪了翠儿一眼:“你给我老实点,再敢和他来往,我打断你的腿!”

等张少爷走后,翠儿才敢把栓柱叫出来。栓柱握着她的手:“翠儿,我不走。我这就去跟张大户说清楚,我没偷银子,也没败坏家风。”

翠儿拉住他:“没用的,他们根本不会听你解释。要不……要不我们一起逃吧?”栓柱看着翠儿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

两人趁着月色,从柴房后面的狗洞钻了出去,一路往村外跑。跑了约莫半个时辰,才敢停下来喘口气。

“我们去哪啊?”翠儿看着漆黑的夜空,有些茫然。栓柱想了想:“我有个远房亲戚在北边的王村,我们去投奔他吧。”

两人一路向北,白天躲在树林里,晚上赶路,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啃野果子。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王村。

可到了王村才知道,栓柱的远房亲戚早就搬走了。两人没了去处,只能在村外的破庙里暂时落脚。

栓柱靠着帮村里人劈柴、挑水换些吃的,翠儿则帮着缝补衣裳。日子虽苦,可两人相依为命,心里却很踏实。

这天,栓柱正在帮村里的陈老汉劈柴,陈老汉看着他干活麻利,就问:“后生,你这么能干,有没有想过做点小生意?”

栓柱愣了一下:“我没本钱,也不会做买卖。”陈老汉笑了笑:“我看你劈柴劈得好,不如学做木柴生意?我认识镇上的柴火铺老板,可以帮你搭个线。”

栓柱喜出望外,赶紧谢了陈老汉。第二天,他就跟着陈老汉去了镇上的柴火铺,老板见他老实勤快,就答应让他送柴火,每趟给些工钱。

栓柱很珍惜这个机会,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然后挑着柴火去镇上送,来回几十里路,从不叫苦。翠儿则在家给他洗衣做饭,还帮着他把砍好的柴火捆扎整齐。

过了半年,栓柱攒了些钱,陈老汉又帮他在村里租了间小土房。两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栓柱请陈老汉做媒人,和翠儿拜了堂,成了夫妻。

婚后,栓柱的木柴生意越做越好,不仅给镇上的柴火铺送,还给几家饭馆送。翠儿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李念恩,意思是感念陈老汉的恩情。

可就在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张少爷竟然找到了王村。原来,他一直没忘记翠儿,四处打听,终于知道了他们的下落。

张少爷带着几个家丁,闯进栓柱家,指着翠儿说:“小蹄子,跟我回去!不然我把你男人的腿打断!”

栓柱把翠儿和孩子护在身后,抄起墙角的斧头:“你别想伤害我家人!”张少爷冷笑一声:“就凭你?给我打!”

家丁们扑了上来,栓柱虽然力气大,可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打倒在地。翠儿抱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就在这时,陈老汉带着村里的人赶了过来。村里的人都受过栓柱的恩惠,见张少爷欺负人,都抄起了锄头、扁担。

“张少爷,你敢在我们村撒野,当我们没人吗?”陈老汉怒喝一声。张少爷没想到村里人会帮栓柱,顿时慌了神。

栓柱爬起来,指着张少爷说:“我没偷你家银子,也没败坏你家风气!你要是再胡来,我就去告官!”

张少爷又怕又气,可看着围上来的村民,只能带着家丁灰溜溜地走了。临走时,他恶狠狠地说:“你们等着!我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栓柱知道张少爷不会善罢甘休,就和陈老汉商量,决定去镇上告官。陈老汉帮他写了状纸,村里的人也都愿意为他作证。

县太爷是个清官,听了栓柱的诉说,又看了村民的证词,当即就派人把张少爷抓了起来,判了他诬告陷害之罪,还罚了张大户家的银子。

张大户又气又急,没多久就病倒了。张少爷出狱后,没了往日的威风,只能在家啃老。

栓柱打赢了官司,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的木柴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在镇上开了家自己的柴火铺,雇了两个伙计。

翠儿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教儿子读书写字。夫妻俩常常带着儿子去看望陈老汉,给他送些吃的用的。

村里的人都说,栓柱和翠儿是苦尽甘来,这都是他们善良、勤快换来的。还有人说,他们的姻缘是从柴房开始的,真是应了“柴房姻缘”的说法。

过了十几年,李念恩长大了,考上了秀才。他没忘记父母的辛苦,也没忘记陈老汉的恩情,常常帮着村里的人做事,像他父亲一样老实勤快。

栓柱和翠儿年纪大了,就把柴火铺交给了儿子打理。他们回到王村的小土房,院里种上了蔬菜,养了几只鸡,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每当有人问起他们的婚事,栓柱都会笑着指了指院里的柴垛:“我和翠儿的缘分,就是从柴房开始的。只要两个人心齐,再苦的日子也能过甜。”

翠儿坐在一旁,看着栓柱,眼里满是温柔。阳光洒在院子里,照得柴垛金灿灿的,像极了他们当年在柴房里相互依靠的那些日子。

后来,“柴房姻缘”的故事就在豫东一带流传开来。人们都说,真正的缘分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心诚,哪怕是在简陋的柴房里,也能开出幸福的花。

评论列表

一把❤ ❤雨伞
一把❤ ❤雨伞 3
2025-09-16 18:17
扎西德勒[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