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易友,欢迎观看《羲和易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井卦九二的爻辞。
在《易经》里井卦九二的爻辞是: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爻辞里有两个断句,我们分别来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断句“井谷射鲋”。
要研究清楚这句爻辞,我们首先要了解“井”字的含义,众多易学家在解读“井”卦的时候,都解释为挖掘水井,其实这与经文的本义大相径庭。要正确把握“井”字的真实含义,还必须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说起。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说过:“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意思是说:普天之下,没有不是王家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不是大王的臣子。据此说明,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土地皆为王室所有,其它人只有土地使用权,不拥有土地所有权。“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土地划分规则像井字,故曰“井田制”。如下图:

井田制的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总则:把全国土地按统一规则划分,1方块地分成9小块。注意,并不是说所有土地都是这么方方正正,只是规定,8家田+1公田=1个井。二是称呼:中间一块叫公田,其它叫家田(私田)。 名称如此,土地皆周天子所有,并不是说家田是私有。三是收成:周天子及封邑贵族要吃饭,中间1块公田产出要给他们,其它8块收成归农户。四是耕种:9块地皆由农户耕种。公田由其它8块地农户轮流出劳力耕种。公田产出给周天子及封邑贵族,相当于农户出劳力顶地租税金,家田的产出就可归己了。五是居住:公田分出20%供农户建房居住。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土地权利的重新划分,所以在中国朝代更迭的时候,往往与“土地”有关,在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在近代有“打土豪,分田地”口号。实际上,这些方式都是 “井田制”的另一个“马甲”。闲聊到这来,“井”字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即是“起义、革命”的含义。

“谷”字的意思是“山脚”,与“山顶”相反,这来用“谷”表示事业尚处于“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到达山顶。
当年孙先生逝世后,后人提炼总结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两句话,用以激励革命同志继续奋斗。

在孙先生逝世前后胡汉民成为代行大元帅留守广州,在孙先生逝世后,在革命的起步阶段,胡汉民作为右派的主要成员,迫不及待的清除异己,策划刺杀了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下图为胡汉民:

“射”字是“刺杀”的意思。下图是革命先驱廖先生遇刺后在医院救治的照片。

“鲋”字通常的解释就是某种“鱼类”,我们先不去纠缠到底是指哪一类鱼,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池塘内鱼类的分层生活。 我们通常把水分为三层,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鱼因为生物特性的原因,需要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下面介绍部分鱼类的生活层次:一是上层翘壳、鳊鱼;二是中层鲢鱼、鳙鱼;三是下层鲫鱼、鲤鱼、鲶鱼、草鱼、黄鳝、泥鳅等。当然,不同的研究文章有不同的分法,我这里只是要举例来说明一个意思,“鲋”是指池塘或河流等水体内生活在上层的某一类“鱼”,比如第一种分法里的“翘壳”。

那么意思就很清楚了,这里是将队伍内部的上层领袖人物比喻成 “鲋”。
这样一来,第一个断句“井谷射鲋”的意思就是“在革命的起步阶段刺杀上层对手”。
理解了第一个断句,接下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第二个断句“瓮敝漏”了。
“瓮”的意思是“供公共使用的瓦罐”,引申为“团结的队伍”。
“敝”字的甲骨文由“巾”和“攴”构成,巾表示绢布,攴表示手持器械,意思是“撕毁巾帛”,引申为“破坏”的意思。
“漏”字与“射鲋”相对应,前面有“鱼死”,后面有“网漏”,表示“两败俱伤”的意思。从胡汉民后来被奸贼和奸雄联手打压流亡海外的遭遇来看,正符合“网漏”之意。

综上所述,第二个断句“瓮敝漏”的意思是“队伍的团结遭到破坏,导致两败俱伤”。
最后,我们可以对整个爻辞做个总结:在革命的起步阶段刺杀上层对手,队伍的团结遭到破坏,导致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