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明朝灭亡,喜丧一场

1644年,绝对是历史上最炸裂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崇祯上吊,明朝灭亡;二是农民领袖李自成领导农民推翻了第一

1644年,绝对是历史上最炸裂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崇祯上吊,明朝灭亡;二是农民领袖李自成领导农民推翻了第一个由农民建立的封建王朝;三是女真二次入主中原。

对明朝的灭亡,有人为之扼腕叹息。设想没有李自成、张献忠这伙人捣乱,崇祯再撑些时间,熬死了多尔衮,后金就丧失了入关的勇气和实力。

亦或者说,崇祯别死犟,跟学南宋服软南渡,与后金划江而治,长江天堑可比山海关结实多了。“伟男”赵九妹都能撑152年,凭大明的战力和威望,不会低于这个数。

这个假设不能说不对。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没有多尔衮,后金确实形成不了强大的凝聚力。但从历史周期律和王朝宿命论来看,明朝灭亡,劫数已定。

一个王朝有一个王朝的“遗传寿命”,活够数了,就得下线。跟人一样,没有谁可以克服死亡的恐惧,但活多少岁是多。活八十岁的,羡慕活九十岁的。活九十岁的,羡慕活一百岁的。活一百岁的,还想着得道成仙。

明朝走到“甲申事变”,是一个“王朝”到岁数了,不是崇祯“上不上吊、南不南迁”所能挽救的。赵构南渡说明赵宋不该亡,崇祯上吊说明朱明该亡,这就是宿命。

如果站在历史X轴的右端,回看左端发生的那些事儿。明朝灭亡不但不惋惜,反而是值得高兴的喜丧。倘若明朝再坚持300年,遇上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皇汉”的体面该往哪放?

当时,世界已是资产阶级主导的文明。明朝在全球视角下,已是一个怪物体。历史大趋势是新兴资产阶级已经碾压了古典帝国体制,唯独明朝仍然是以封建皇权为主导的古典势力一头独大。

明朝不是输给了后金和李自成,而是输给了浩荡的历史大潮流。按照造物者的剧本,它本该进化到了一个转型的历史窗口期。可是,数千年的皇权专制强行自我续命,没有催生出资产阶级这个群体,这个时候的矛盾就转化成了内部战争。理解了这一点,明朝灭亡的本质是古典封建帝国与新兴资产阶级“历史博弈”的结果。

古典帝国最大的特点是内耗。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内耗。阶层跃迁就只有“科举”利出一孔,发财致富就得往死里土地兼并,家族崛起就得依靠“人多力量大”使劲生。明朝灭亡的本质是古典封建帝国与新兴资产阶级“历史博弈”的结果。

当然,内耗不一定亡国。但内耗不亡国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矛盾向外转移的窗口。但(1370年)洪武三年,朱元璋正式禁海,下令“片板不许出海”那一刻,就把这个窗口拿“混凝土”给浇灌死了。

包括明朝在内的所有封建王朝,都是死在“内耗引起的矛盾无法转移”这个问题上。绝对面积单位上,所能承受的内耗是有限的。每一个王朝兴衰都遵循一个奇妙的规律,王朝初期“休养生息”,耕地和人口迅速上升,到了中期高峰后,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和粮食的承载力,一旦爆发灾荒或者上流社会骄奢淫逸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就会像一个火星子蹿进了火药桶里。

徐渭在《会稽县志诸论户口论》中提到过“今按于籍口六万二千有奇, 不入丁籍者奚啻三倍之”。一个会稽县账面人口6.2万有余,黑户群体至少是账面统计的3倍。当该兼并的土地都兼并完了后,人口急速增长,必然导致土地与人口比例分配不均。

黑户人口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的粮食财富就捉襟见肘。内部社会问题增多,外部辽东战事吃紧,维稳饷银水涨船高,田赋只能加了一波又一波。(1592年)万历二十年,府库最高年入2295万两。43年后,(1637年)崇祯十年,几乎拦腰砍一半,只有1387万两,降幅39.5%。用于辽东抗清和内部平定流民的费用由30%飙至82%。每亩田赋增长了428%(黄仁宇测算)。

收支陡崖式失衡,就是拔苗助长,把地里的庄稼给拔冒烟了,也跟不上支出的速度。于是,大明王朝困死在“叛乱-加赋-再叛乱-再加赋”的死循环。

而暴力机器上,大明标志性的卫所制比财赋崩溃的更早。土木堡事变时,50万京师营“谈笑间,灰飞烟灭”。此后,新建的京师营全是临时抓来的壮丁,与之前的战斗素质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军队这个“暴力机器”直线下降一个档次。

一有战事,就得依靠过去不入流的边军上场。更要命的是,边军还是在饿着肚子的前提下,拼死保卫大明。崇祯八年,兵部找户部要钱,边军2年没发俸禄,总共欠了540万。

已经烂到这等程度,核心层面依然在作妖,人为制造“人祸”。弘光南渡初期,明朝60%的赋税区还在南明手里。如果勠力同心,完全可以与后金一战。无语的是,南明十八年,先后或同时竖起过7杆大旗,朱明后裔内讧24次。大量时间和精力内耗在这种争权夺利没有意义的事上。

朱家皇子皇孙没有正面输出也就罢了,平时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吃不好还不乐意,南明军阀得消耗大量钱财养着他们。郑成功通过海上贸易,一年净挣300个W,得拿出200个花在他们身上。

就这。甲申事变,明朝灭亡,还有什么可惋惜的。朱爷爷和他的儿孙们已经替劳苦大众,享福享够本了。

276年,明朝真的活得够本了。按理说,明朝国祚维持不了200年。早在“甲申事变”发生前80年,张居正已经感受到灭亡的气息。

——士习人情,渐落晚宋窠臼。

明白人早就看透了,明亡不远。但人人都在装糊涂。为啥装糊涂?没招无解呀。从万历就该灭亡的明朝,一直拖到崇祯,相当于多活了七八十年。

妥妥的,喜丧。

全文完,感谢阅读。认可的话,欢迎点点“大拇指和小心心”鼓励一下吧。

评论列表

东宁336
东宁336 2
2025-10-11 08:20
得了吧,总是觉得1840年放谁都跟满清一样。秦有商鞅变法,移风易俗。赵有胡服骑射。汉有引进大宛马。唐朝开放,胡风盛兴。宋商业繁华海运畅通。元善用各民族之长武装自己,明有用越南人造火铳,引进弗朗基炮,红夷大炮,火绳枪。请问除了清,哪个朝代排斥外来物品?说是明朝闭关锁国清朝延续,为啥明朝有所谓的西学东渐?清朝鸦片战争前为啥没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最主要的就是不断吸收其它文化壮大自己,汉族人口多,文化悠久也是不断吸收学习其它民族优势,转化成自己的,啥时候盲目自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