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哈·哈迪德离开我们已经有些年头了,建筑界少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建筑师马岩松曾在访谈中提起,她的过早离去或许与一桩发生在日本的事件有关。那究竟是怎样一段往事?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事情要追溯到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的国际竞标。2012年,扎哈团队的方案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连评委安藤忠雄都称赞它“能将日本思想传向世界”。

这一设计延续了她标志性的流线造型,充满力量与动感,团队耗时两年精心打造,不仅容纳八万人,还融入了代代木体育馆与日本传统拱桥的元素。

然而方案公布后,却在日本本土掀起巨大争议。不少人质疑其造价过高——从最初预估的1300亿日元一路涨至2520亿,远超北京鸟巢和伦敦奥运场馆。
此外,建筑高度突破当地限制,还需占用明治神宫外苑绿地,引发居民和环保人士的强烈反弹。

更激烈的反对来自日本建筑界。以桢文彦为首,包括伊东丰雄、隈研吾在内的百余位建筑师联名抵制。
有人讽刺方案“像一只笨重的海龟”,也有人批评它是“将消费主义景观强加于东京”。尽管扎哈团队多次调整设计,降低高度与预算,仍无法平息舆论。

2015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直接宣布废案重启。扎哈团队随后在官网发文反驳,指出造价上涨是东京建筑成本普遍提高所致,并质疑日方有意排斥外国建筑师。最终,隈研吾以“更具本土性”的方案中标,采用木材建造,造价也更为可控。

竞标风波过去不到半年,扎哈因心脏病去世。马岩松推测,这次挫败或许对她影响颇深。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就这样在争议声中悄然离场,留给世界无数未竟的想象。

扎哈的死,会受日本建筑师牵连吗?
欢迎留言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