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户外登山事故敲响警钟:冒险需理性,安全莫轻视
近日,中国四川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登山悲剧。据极目新闻报道,一名 31 岁的游客在挑战海拔 5588 米的那玛峰时不幸遇难,而经验匮乏正是这场悲剧的重要诱因之一。
那玛峰坐落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境内,属于贡嘎雪山山脉的支脉,因山体陡峭、高海拔区域多冰裂缝和冰坡,一直是登山爱好者眼中兼具挑战性与风险的目的地。通常情况下,攀登这类海拔超过 5000 米的高海拔山峰,不仅需要系统的高反适应训练、专业的登山技巧,还需配备冰镐、冰爪、安全带等全套防护装备,并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组队前行 —— 但这位遇难游客显然未能满足这些基础安全条件。
悲剧发生在海拔约 5500 米的关键地段。当时,他与同行队伍短暂脱离,只为给朋友拍摄照片。然而,高海拔地区的冰坡表面光滑且缺乏着力点,他在调整姿势的瞬间突然失去平衡,身体顺着冰坡快速下滑。尽管他试图伸手抓住周围的冰块或岩石,但冰面的顺滑与下滑的惯性让他始终无法稳定身形,最终消失在茫茫冰原之中。截至目前,搜救团队仍未找到他的踪迹,这场本可避免的意外,给家人和同行者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无独有偶,类似的户外安全事故在国际上也时有发生。此前,俄罗斯游客安德烈・奥尔洛夫与乌兹别克斯坦同伴阿克马尔・马赫卡莫夫,一同挑战哈萨克斯坦境内海拔 4238 米的赛拉姆峰时,就因冒险选择难度极高的路线、未携带充足的装备,也未聘请专业向导,陷入了致命危机。
在攀登过程中,两人因体力不支和环境判断失误被困,最终阿克马尔・马赫卡莫夫不幸遇难。安德烈・奥尔洛夫则在没有食物和水源的情况下,独自在陡峭的岩壁上坚持了三天三夜。幸运的是,当地登山联合会的攀岩者、护林员以及 18 名专业搜救人员组成的团队及时展开救援,并通过对讲机与他建立了语音联系,最终成功将他救出。这场历经波折的救援,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让人们看到了盲目登山背后的巨大风险。
而在克里米亚,也曾发生过一起有惊无险的登山事件。两名登山爱好者在挑战 Ильяс-Кая 山时,同样选择了无向导的 “自助” 模式,试图征服难度较高的 “垂直” 登山路线。结果在路线中段的关键位置,两人因无法判断岩石受力点、缺乏专业攀爬技巧而被困。由于长时间悬在半空,他们的体力消耗极大,好在搜救人员及时赶到,利用专业的登山绳索和防护系统,将两人安全转移到山脚下。尽管两人没有受伤,但这次被困经历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户外探险绝不能仅凭 “勇气” 行事。
从四川的那玛峰到哈萨克斯坦的赛拉姆峰,再到克里米亚的 Ильяс-Кая 山,这些事故和险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当事人大多缺乏专业准备、忽视安全规范,仅凭热情和侥幸心理挑战高风险路线。事实上,无论是高海拔登山还是户外攀岩,都属于专业性极强的运动,每一步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评估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向导的经验能帮助规避未知风险,专业的装备是保障安全的最后防线,而对自然的敬畏则是避免意外的前提。
希望这些案例能给所有户外爱好者敲响警钟:冒险的意义在于探索而非逞强,真正的探险家,永远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