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现,海拔1806米的天脊山主峰笼罩在云海之中。山腰间,第一批游客已开始沿着新修的悬崖栈道向上攀登。"五一"小长假刚过,平顺县天脊山景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截至今年10月,接待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同比增长43%,创历史新高。这个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太行秘境,如今正以"绿水青山"激活"美丽经济",成为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地质奇观到旅游热土:一座山的华丽蜕变"天脊山最大的财富,是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山西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张建军指着岩壁上的褶皱构造介绍。这里拥有华北地区最典型的碳酸盐岩峰丛地貌、34级梯级瀑布群和保存完好的古地震遗迹,被誉为"地质教科书"。
转变随之而来。短视频平台上,"天脊云海""悬崖瀑布"话题播放量突破3亿次;摄影爱好者争相拍摄"日出星轨";地质学者带队开展研学......今年"十一"黄金周,景区单日最大接待量达1.2万人次,不得不启动分时预约系统。
科普+旅游:让地质遗迹"活"起来在天脊山地质博物馆,一群小学生正通过VR设备"穿越"到寒武纪海洋。馆长李敏说:"我们每月举办'地球奥秘'公开课,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地质知识。"
景区与山西大学合作开发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新亮点:AR技术还原古生物化石,智能语音讲解系统讲述"石头记",地震体验馆模拟地壳运动......"科普+旅游"的模式,让天脊山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已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
山下虹梯关乡的农家乐"云上小院"里,老板王海军忙着接待客人:"今年假期天天满房,纯收入超过20万元。"他原来在外打工,看到家乡旅游兴起便回乡创业,将老宅改造成精品民宿。
天脊山的"热"效应持续扩散。周边乡镇涌现出96家民宿、210户农家乐,直接带动4000余人就业。村民还开发"天脊山货"品牌,将本地花椒、核桃、中药材等特产销往全国。据统计,景区周边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万元增长至现在的2.3万元。
夕阳西下,瀑布映出七彩霓虹。郑州游客林女士在观景台拍照留念:"这里既有惊险刺激的绝壁栈道,又有科普趣味的地质奇观,不虚此行。"天脊山的崛起,正为山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