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历时17天、重约201吨的换流变压器经过近700千米的陆水联合运输,顺利抵达位于江苏淮安的邵庄±200千伏换流站现场。
这是扬州—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二期工程(以下简称“扬镇直流二期工程”)首台到场的换流变压器,这一关键设备的到位标志着该工程全面进入电气安装高峰期。
一场跨越700公里的陆水联合运输,标志着江苏扬州-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二期工程全面进入电气安装高峰期,这项国内首个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示范工程正加速推进。
01 工程背景:破解北电南送难题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其能源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状态——大规模风电以及65%左右的光伏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而电力负荷中心却位于长江以南地区。
这种能源分布与用电需求的地域差异,使“北电南送”成为江苏能源基本省情。
扬镇直流二期工程作为国内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示范工程,起于淮安市淮安区,止于镇江丹阳市,线路全长约228千米,送受两端分别新建邵庄、陵口±200千伏换流站。
工程在不新增跨江输电通道的情况下,将输电容量提升120万千瓦,有效缓解北电南送输电压力。
02 技术亮点:交直流混联的创新实践
在我国,电力系统主网架主要由交流电网构成,交流发输电技术较为成熟。但随着交流网架结构日益紧密,电网发展面临着短路电流迅速上升、边际效益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挑战。
相较于交流输电,同样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输送功率更大、电损更小。扬镇直流工程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直流技术。
已投运的扬镇直流一期工程采用常规LCC直流技术;二期工程是国内首次采用SLCC直流技术(基于多源换相换流器的直流技术);三期工程将采用功率输送更为灵活的VSC直流技术。
这种技术组合实现了交流电网功率自然分布的特性向交直流混联电网电功率优化分布的转变,大幅度提升了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03 建设管理:精细化与创新并重
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创新实行施工工种“分色分类”管理,实现对超800名作业人员的精细化、全覆盖管控。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运用扬镇直流一期工程积累的标准化施工经验,采用三维可视化交底、无人机阵列展放导引绳等世界一流施工技术全力保障工程按期投运。
此次运输的换流变压器额定容量234.9兆伏安,长7.3米、高4.9米,体形庞大,运输难度极大。工程团队创新采用“公路—水路—公路”组合运输方案,提前制定运输安全技术保障措施,顺利将这一关键设备安全运达现场。
工程预计于2026年建成投运,届时扬镇直流工程的输送能力可达360万千瓦,相当于春秋季南京市近一半的用电负荷,将为江苏能源电力要素的南北互济提供坚强保障。
扬镇直流二期工程是江苏电网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交直流混联电网技术的巨大潜力。
工程投运后,将高效助力苏北清洁能源向苏南负荷中心输送,为江苏这个经济大省提供更加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同时也为全国范围内交直流混联电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经验。
随着9000万千瓦新能源将涌入长三角腹地,此类工程将成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推动长三角地区早日实现“双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