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肿瘤深藏颅底,却能引发全身性紊乱:有人头痛欲裂、视力骤降,或莫名暴瘦心慌、彻夜难眠;有人三高失控、腹隆如鼓,甚至出现手脚肥大、面容巨变。这些看似无关的复杂症状,或许正是大脑深处的激素调节中枢——垂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
什么是脑垂体瘤
Part.1
理解脑垂体瘤,首先需要认识脑垂体。它位于我们大脑底部的中央,体积虽小如一颗豌豆,却被誉为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总司令部”,负责生产和调控多种关键激素,进而管理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
脑垂体瘤更精确的定义是“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以强调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内在联系。这些肿瘤绝大多数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但会使垂体分泌激素过多或不足,造成多种症状的出现,因此要及早进行干预及治疗。
脑垂体瘤有哪些症状
Part.2
脑垂体瘤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产生:一是肿瘤细胞本身具备激素分泌功能,导致某种或多种激素过度释放;二是通过肿瘤的体积增大,压迫周围正常的垂体组织和神经结构,引发功能障碍。
1.激素分泌异常
不同类型的垂体瘤,会表现出不同激素分泌异常的相关症状:
生长激素瘤:在儿童期可导致巨人症,而在成人骨骺闭合后,则会引发“肢端肥大症”,表现为手脚增大、鞋码不断增加、额骨、颧骨和下颌骨突出,面容变得粗犷,甚至声音也变得低沉。
催乳素瘤: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甚至不明原因的泌乳,男性则可能表现为精子数量减少、性欲减退和不育。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引发库欣病,患者会出现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和向心性肥胖,即躯干肥胖而四肢相对纤细,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和皮肤紫纹等问题。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心慌、多汗、烦躁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
2.肿瘤压迫导致的症状
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它会压迫到上方的视交叉神经,患者通常会感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特别是双眼的外侧视野(颞侧)看不见,感觉像是从管子里看东西。
持续的压迫还可能导致头痛,这种头痛通常位于眼眶后部或前额,性质可能是持续性的钝痛。
3.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肿瘤的压迫不仅影响外部结构,还会损害周围正常的垂体组织,导致其他关键激素的分泌不足。患者可能会因此感到持续的疲劳、畏寒怕冷、食欲不振、毛发脱落、皮肤干燥、血压偏低等,这些症状往往因为缺乏特异性而更容易被忽视。
脑垂体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
Part3
谈“瘤”色变是人之常情,很多人一听到脑子里长了肿瘤,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癌症。对于脑垂体瘤,我们可以稍微松一口气。绝大多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但是,由于垂体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和其强大的内分泌功能,这些“良性”肿瘤依然可能带来严重的、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后果。
激素分泌紊乱会严重影响代谢和心血管系统,而肿瘤对视神经的压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部分亚型虽病理良性,但生长方式具有侵袭性,易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增加手术难度和复发风险 。
因此不能保持侥幸心理,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及结合相关视力视野检查明确诊断,采取响相应治疗措施。
■专家提醒
患者初次就诊科室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其首发症状:
神经外科:当患者以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时,或影像学检查已发现较大肿瘤时,应首选神经外科。
内分泌科:当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溢乳、肢端肥大、向心性肥胖等典型的内分泌紊乱症状时,应首选内分泌科。
眼科:若患者仅有或首先出现视力、视野问题,可能会先就诊于眼科。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在发现特征性视野缺损后,会建议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并转诊至神经外科或内分泌科。
目前治疗垂体瘤的手段很多,包括微创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药物治疗,甚至有些无功能且体积小的垂体瘤可定期随访。
脑垂体瘤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只要我们能提高警惕,识别其发出的各种“生活警报”,并予以科学、规范的诊疗和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