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衰落,原行业巨头业绩纷纷下滑,万亿级家装市场逐渐演变为两位跨界巨头的路径对决。京东与贝壳这两大商业巨头,分别从相反的方向向大家居迈进。贝壳找房2021年斥资80亿元收购圣都家装,正式从房产领域向后延伸至家装行业;京东2025年全资收购生活家,完成了从零售领域向前整合家装的重要战略布局。这场“从前到后”与“从后到前”的行业对决,正深刻重塑中国家装产业的竞争格局。
笔者曾写过《从贝壳折戟爱空间到京东闪电生活家:家装行业正经历三重能力大迁徙》,分析双方收购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接下来一起分析下双方在大家居领域的竞争格局。
01战略路径:逆向而行的商业模式
京东与贝壳在家居战略上的根本差异,主要体现在起点和推进方向。京东采取“从后到前”路径,凭借家电、家居产品供应链优势,逐步向前整合家装服务。2019 年推“京东家装节”,2021 年入股尚品宅配,2023 年上线自营装修业务,2025 年全资收购生活家,展现其向前扩张逻辑。
贝壳选择“从前到后”路径,依托链家房产交易流量和信任基础,向后延伸至家装领域。贝壳找房董事长兼 CEO 彭永东将收购圣都家装比喻为“翻越第二座山”,提出“先竖着做,再横着做”,体现从房产交易向装修服务延伸逻辑。
这两种路径源于双方对自身核心优势判断不同,京东依托商品供应链和物流能力,贝壳依靠房产流量入口和线下服务基因。

02核心优势:流量、供应链与交付能力
在大家居竞技场上,京东和贝壳各有独特基因与优势。京东最大王牌是完整的零售生态系统,2024年集团总收入达11,588亿元、净利润414亿元,强大规模经济为家装业务提供资金后盾。其线上平台用户基础庞大,有自营物流配送能力与全国仓储网络,线下京东MALL打造“家装+家居+家电”一体化场景化体验消费空间。
贝壳竞争优势源于房产交易场景自然延伸,旗下有链家、德佑等知名品牌,平台连接的房产中介网络为家装业务提供精准流量入口。贝壳深度垂直后横向扩展,建立直营分公司模式,打通“中介实体店获客 - 线上平台留存 - 线下精准分发 - 家装旧改成交转化”完整链路。交付环节,京东可能延续重资产模式搭建自有施工产业工人团队,贝壳以圣都整装为家装主品牌,将模式复刻到各地直营分公司。

03面临挑战:跨界者的共同难题
尽管路径不同,京东和贝壳在大家居扩张中面临诸多相似挑战。
线下交付是共同考验,家装行业高度非标、依赖人工、流程复杂,线上运营模式难复制,京东需过“人才关”,培养和使用交付端人才。
整合难度大,业内外资本并购企业成功率不足40%,贝壳收购圣都后跨区域扩张面临供应链本地化、工人管理等问题,京东整合区域性家装品牌推向全国也是挑战。
行业特殊性是跨界者课题,家装行业“大行业、小企业”,毕竟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足1%,市场格局分散,标准化难、区域差异明显。

04未来胜负手:关键因素分析
京东与贝壳的大家居之争,胜负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供应链整合能力是决胜关键。京东商品供应链有优势,但装修材料供应链待完善;贝壳房产服务供应链强,家居产品供应链弱。未来,构建更高效优质供应链体系的企业将获更大竞争优势。
其次,数字化工具应用深度影响运营效率。京东技术赋能供应链降本增效,贝壳用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关技术成熟度决定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再次,人才与组织架构整合很重要。京东需培养或引进家装专业人才,贝壳要强化家居板块运营能力。
然后,市场向存量时代转型。二手房装修和改善性需求成主要增长点,贝壳房产流量优势或减弱,京东产品优势或增强。
最后,区域化与全国化的平衡是重要变量。家装行业区域属性强,全国扩张需本地化适配,京东可能在不同区域并购区域性知名装企,贝壳重点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战略。

“棋逢对手星当局,剑遇良才气吐虹。刀光剑影映寒光,高手对决震长空”,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家装需求从基础装修升级为生活方式整体焕新。京东与贝壳竞争难有绝对胜者,将在不同细分市场各展所长。京东在标准化产品整合上实力强,贝壳在个性化服务交付上有优势。
未来大家居市场既需京东高效供应链,也需贝壳深度服务。胜负关键在于双方能否保持核心优势、补齐短板,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理想家居解决方案。
本文章是自媒体人李波的原创作品(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1、京东收购“生活家”获批,互联网巨头布局家装市场再升级-信息时报2、京东入局万亿级市场家装行业洗牌期将临-北京商报3、京东收购生活家连锁直营整装,和贝壳并购圣都装饰有什么不一样?-家居最前瞻4、京东战投尚品贝壳收购圣都整装缘何吃香-北京商报5、聚焦丨京东战投尚品宅配/贝壳找房收购圣都,整装赛道涂装莫要掉链子!-中外涂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