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在与贾国龙开战之初就说过,假如他被西贝起诉了,无论官司打没打赢,在客观上都会推动中国预制菜领域的立法进程。而这一次,罗老师的运气有点好,就在他高调表态之后没两天,国家的行动就印证了他的说法。
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了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预制菜行业即将从“野蛮生长”进入到“合规时代”,一个规模超过6000亿元的赛道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此次预制菜国标有三大亮点:
第一点,统一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解决长期以来“什么算是预制菜”的概念模糊问题。在前期研讨会上,讨论最激烈的争议点在于食材烹制到什么程度算是预制菜,以及什么是“简单复热”和“复杂复热”。以袋装烤鱼为例,加工时需要加料汁、加配菜并重新烹制,就不能认定为预制菜;而袋装烧鸡只需要简单复热的,就会被认为是预制菜。
第二点,“不添加防腐剂”成为强制性指标,这也是本次国标的一大亮点。预制菜虽然经过了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凭借现代食品工业的速冻、冷藏、真空等保鲜技术,预制菜并没有使用防腐剂的必要性,并且这也更符合消费者的期待。
第三点,新国标大概率会强制要求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的使用情况。过去消费者只能凭口感猜测菜品是否是预制的,以后可能会直接在菜单上看到明确标注了。
这种透明化的趋势在多个省市已有实践。广东省已发布《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要求产品必须标注“预制菜”字样,湖南省则率先将“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写入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在企业层面,老乡鸡曾发布长达20万字的溯源报告,从2024年起就在餐厅以不同颜色将现做、半预制和复热预制菜品作出区分,受到广泛好评。
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预制菜市场的快速膨胀是大势所趋,其市场增长受到B端和C端的双重驱动。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了5165亿元,同比增长了23.1%,预计今年将突破6000亿元。
B端市场,也就是餐饮企业,是预制菜的主要消费力量,其市场份额占比约为80%。餐饮连锁化,团餐市场规模的日益增大,以及外卖行业对时效性需求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B端市场对预制菜的需求。
几乎所有的连锁餐饮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会碰到人力成本高、产品稳定性差、出餐效率低等痛点,而这些痛点,恰恰就是预制菜的强项。《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在餐饮业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平均占营收的45.2%,人力成本平均占营收的22.2%。而连锁餐厅普遍使用预制菜后,产品稳定性、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出餐效率等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它们几乎不可能会拒绝大规模使用预制菜。
相对于B端市场来说,C端市场在预制菜整体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虽小,但是增长潜力巨大。中国家庭的做饭频率较高,中国社科院2024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76.4%的受访者每天至少使用1次厨房,然而C端预制菜渗透率仅为5%左右,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单身人口突破1.2亿、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21%,“一人食”和“健康快捷”成为刚需。
而对市场反应非常敏感的资本方,对于预制菜行业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追捧规模,转向关注合规、技术和品牌。
2023年,全国新增预制菜产业注册企业4026家,同比增长高达115%;到了2024又新增了10661家,同比增长了148%;截至 2025 年 8 月,现存企业数已突破 7.2 万家,产能利用率普遍不足 60%。中国预制菜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从2018年的2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7%,高烈度的同质化竞争,使得行业盈利水平整体大幅下滑。
随着国标出台,行业即将迎来大洗牌。业内估计,防腐剂禁令和冷链升级要求可能推高15-30%的成本,大量中小工厂将在两年内从市场上消失,而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截至目前,A股预制菜板块的3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突破了5000亿元。
历史上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往往会提高行业集中度。例如2008年奶业标准提升后,大量中小奶企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预制菜行业也很可能会重复这一路径,那些技术落后、管理缺失的企业将被淘汰,而重视食品安全、重视研发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光冷链改造一项,中小餐饮企业就得掏出几百万,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扛不住的只能出局。但从长远来看,透明化并不会扼杀行业,反而会推动企业提升品质,那些杀不死他们的,终将让他们更强大。
参考隔壁日本的预制菜发展历程,其行业也经历了从混乱到规范、从B端主导到C端崛起的过程。与日本相比,中国预制菜的渗透率仅为10%-15%,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日本预制菜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女性就业率提升、冷链基础设施完善和消费观念转变,这些因素在中国市场同样存在,预示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
预制菜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清晰可见。一是出海,目前市场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还有大把的海外生意机会;二是健康化升级;三是与地方、非遗大厨等做IP联名,打造差异化产品。
总而言之,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目前行业内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罗老师闹这么一下真是个好事,整个行业的进步,会因罗老师的这条微博而加速。而那个嘴硬的贾老登,与大洋对岸的那位贾老登一样,终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