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歼-20将装备1000架,外媒提出观点引发质疑,或未考虑歼-36等六代机装备需求

在2025年长春航展期间(9月19日至23日),中国空军公开展示了编号为 “CB10300”的歼-20战斗机,被中国军迷

在2025年长春航展期间(9月19日至23日),中国空军公开展示了编号为 “CB10300”的歼-20战斗机,被中国军迷和国外相关军事网站解读成“CB” 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批次代码,“10” 代表第十批生产,“300” 表示这是总产量第300架。

据最新评估证实,截至2025年10月底,中航集图成飞公司已生产了300余架歼-20,其中大部分已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多个战斗机航空旅。

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20的装备规模突破了300架大关,彻底超越美国空军现役180余架F-22“猛禽”和俄罗斯空天军不足20架苏-57“超级苏霍伊”的机队规模,在双发重型制空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和装备领域,中国可谓鹤立鸡群,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第一,极大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整体实力。

目前,国外情报机构的估计显示,歼-20的年产量在70-100架之间。另外一些防务观察人士的独立分析预计,通过成飞的设施扩建和物流效率,让其最大产能达到每年200架左右。

歼-20脉动生产线“火力全开”,如果按照当下的速度继续下去,预计到 2026年底前,歼-20制造和装备数量就将超过500架。

亚洲防务安全网站10月24日报道中称,到2030年底前,歼-20战斗机将接近或达到1000架的庞大规模,有可能超过美国空军服役的F-22和F-35A“闪电Ⅱ”这两款隐形战斗机的装备总和。

歼-20的生产速度,反映了中国国防制造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由数字工厂、脉动生产线和基于人工智能(AI)的质量控制驱动,以确保一致的最优化的量产结果。

此外,歼-20计划已成为中国国有航天产业融合的新标杆,将中航工业(成都等飞行制造厂)、中国航发(涡扇系列发动机)、中国航天科工(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中航机载(综合航电系统和光电探测系统)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等多家实体连接在一个全面协调、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产业供应链中。

有国防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成就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在没有外国依赖的情况下,即便遭遇贸易战等外部的干扰下,仍然能够独立自主地维持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生产。

当然,外界猜测的关于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的装备规模,尤其是提到2030年前,装备规模有望接近或达到1000架的规模,其实存在不确定因素。

本文作者国平视野认为,在成飞工程师们正加紧测试被网友称为“南六代”——歼-36战斗机的背景下,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实现批量生产和装备中国空军。

歼-36,作为前卫的第六代战斗机,其性能对于第5代战斗机,肯定存在碾压式的超越,因此在歼-36飞行测试完成,投入批量生产以后,成飞的相关资源极有可能投向歼-36,因此歼-20最终装备规模接近或达到1000架的说法存疑。

但是歼-20的装备数量,突破500架大关,自然不在话下,包括中航集团另一个航空大厂沈飞的歼-35隐形战斗机项目正式大规模量产了,那么歼-20战斗机的量产速度,十之八九就会放缓。

此外,沈飞公司研制的网友眼中的“北六代”——歼-50战斗机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飞行测试的前提下,也极有可能被中国军方采购和装备,这也毫无悬念地将影响歼-20隐形战斗机的量产速度和装备规模。

综合上述分析,歼-20隐形战斗机最终的装备数量,恐怕就很难接近或达到1000架的规模,但是加上歼-35隐形战斗机,中国第五代战斗机总体规模却有望突破1000架大关。

此后,成飞和沈飞这两家航空大厂,都会将资源投入到歼-36和歼-50这两款第六代战斗机身上,毕竟六代战机在理论上能碾压五代战机,将极大影响五代战机最终的装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