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文化馆承办的持续深化“文艺赋美”工程主题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系统总结三年来“文艺赋美”工程从星火微光到燎原之势的实践成果,为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出席活动并讲话,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强主持。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相关专家,省级公共文化共同体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各设区市、县(市、区)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各设区市、县(市、区)文化馆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
以美育人:文艺赋美的浙江实践
文艺赋美,是以文艺之美滋养生活之美、城乡之美、人文之美。近年来,浙江通过机制创新、资源下沉与数字赋能,推动艺术走出剧场、走出展厅,融入街巷、乡村,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享的日常。浙江省“文艺赋美”案例与“文艺赋美”全民艺术学堂省级师资库、课程库的发布,让“文艺赋美”建设成果“看得见、触得到、能共鸣”,彰显文化共富的多姿多彩。
“文艺赋美”的种子在浙江大地深深扎根、蓬勃生长,实现了从“盆景试点”向“全域风景”的华丽蝶变。“文艺赋美”工程实施三年来,已开展演出超55万场,覆盖点位3000余个,参与人次突破1.5亿,孵化培育群众文艺团队7万余支,形成“人人共创、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以智聚力:擘画“文艺赋美”新篇章
陈广胜强调,今年是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全面启动年,在新起点新形势新要求下,要在使命任务、战略布局、战术打法三个维度迭代升级,推动“文艺赋美”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要构建“以美宜居、以美创富、以美育人”三位一体新格局,坚持“品质为王、流量说话、生态营造”三维并进新路径,锻造“培养主理人、打好市场牌、玩转新科技”三管齐下新打法。陈广胜要求,要持续深化“文艺赋美”工程,创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提质增效、城乡人文气质充分彰显,为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注入更多直抵人心、滋润生活的艺术力量。一是品质再提升,擦亮街头艺演风景线。要坚守艺术理想,提升美学品位,通过强内核、融资源、聚品牌,将街头表演升华为城市风景。二是场景再迭代,构建全域美学生态圈。推动美学体验从街头走向全域,实现从“街头演艺”到“全域赋美”的深层跃迁。三是机制再突破,畅通资源下沉快车道。要以改革破题、以机制赋能,真正打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通道,实现从“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的深刻转变。四是力量再凝聚,构筑文艺赋美共同体。要大力构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互为支撑的人才队伍,形成“星火燎原、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以景载道:基层智慧的共享交流
活动现场,正式启动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文艺赋美基层巡演。陈广胜为钱江浪花艺术团、半塘欢喜国风乐团、乐悦城市之音交响乐团、杭州鼓行者文化艺术团、黄龙越(杭)剧团5支巡演团队授旗,将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将进一步直达基层。
活动期间,5家单位分享推动“文艺赋美”工程的实践路径。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分享宁波以“艺术无界”破圈,成功创建首个“青少年美育”之都;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畅谈其“泰有艺市”的场景植入,围绕“老宅子+新经济”“赛事+市集”等群众文化品牌创新;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则聚焦“全面参与”的德清“村K”,使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与文旅消费市场新风口双向契合;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则以城乡美术馆为落点,以建设“书画文化高地”的目标,开展“文艺赋美”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浙江交响乐团搭建“立足杭州、辐射全省、延伸外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通过“艺术+”的跨界联动,让交响乐走出传统音乐厅,走向大街小巷。
以文传声:从浙江经验到全国样本
三年来,“文艺赋美”工程已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模式”。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指出,“文艺赋美”让艺术融入了百姓生活、让艺术普及延伸到了农村,搭建了全民艺术普及共同体创新实践平台,倒逼文化馆服务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文艺赋美”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惠民的浙江示范,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引领,更是浙江原创、影响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浙江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文化共富”的实践样本,让文化成为可感可触的温度,让美育成为可见可参与的日常。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崇选指出,“文艺赋美”不仅是文化惠民工程,更是重塑城市文化生态、激活城市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通过将艺术植入街巷里弄、融入市井生活,“文艺赋美”推动城市文化从“场馆式供给”向“全域化浸润”的转型。浙江的实践为中国特色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即要通过“文艺赋美”实现城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的城市”,让文化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乘虎教授则以AI数字人形式“来到”现场。他认为,浙江的“文艺赋美”工程实现了从“剧场赋能”到“公共空间赋美”的转型。通过对“湖上乐客厅”“浙里文化圈”“村晚梦剧场+”等案例的分享,提出“文艺赋美”要善于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让艺术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得”,让文化生活从“锦上添花”变为“日常刚需”,让精神富裕从“概念”变为“成果”。
以美为媒:从浙江出发,向全国延展
三年来,浙江以先行者的姿态,探索了一条文艺与生活深度融合、文化与共富协同推进的创新路径。本次活动既是对过去实践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路径的思考,它以浙江的探索为样本,以文化的温度为目标,试图回应“文艺赋美”不仅是一种服务模式,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它让文化成为可感可触的温度,让美育成为可见可参与的日常,让共富成为可盼可及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