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孙策为什么和于吉死磕到底,最后落得两败俱伤

东汉建安五年,建业城的刑场上,数万百姓跪地求情,一个身披枷锁的老道从容抚琴,而监刑的是江东小霸王孙策,看着眼前这个须发皆

东汉建安五年,建业城的刑场上,数万百姓跪地求情,一个身披枷锁的老道从容抚琴,而监刑的是江东小霸王孙策,看着眼前这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孙策恨不得亲手砍了他。

这个人是谁?究竟怎么惹了孙策?他就是于吉,堪称为"东汉第一神棍"。在东汉末年那个普遍偏低的医疗条件下,于吉带着他的《太平经》闪亮登场,这位琅琊道士将传统医术与心理学完美融合。

据《后汉书·方术传》记载,于吉治病"不施针石,但以符水咒说",这看似玄乎的操作其实暗藏门道:符水中的朱砂含硫化汞确有杀菌作用,至于咒语,主打一个心理暗示作用。据《搜神记》记载,于吉"能令枯井涌泉",事实上呢,他就是指导百姓挖掘汉代遗留的坎儿井系统。建安四年,丹阳郡大旱,他预测三日后降雨,结果还真下了雨,这场及时雨让他的信徒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更绝的是,于吉十分善于营销自己,不同于佶屈聱牙的儒家经典,于吉用"天失阴阳则乱其道"的民谣体传播思想。《太平经》中"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其罪不除"的济世理念,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江东引发核爆式传播。当时吴郡童谣传唱:"孙郎剑,不及神仙扇",这种病毒式营销让他的影响力直逼孙策。

而25岁的孙策此刻正是忙的焦头烂额,这位江东集团二代掌门人刚刚拿下会稽郡,正筹备着赴许都受封讨逆将军,但光鲜背后是重重危机:他既要应付袁绍这样的老牌劲旅,又要提防许贡,现在内部又多了个于吉要应付。

当于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孙策的噩梦开始了,建安五年,孙策接待袁绍使者陈震,结果呢,他精心准备的军演被于吉抢了头条,据《江表传》记载,"策诸将及宾客三分之二下楼拜之",更扎心的是,连母亲吴夫人都成了于吉的超级粉丝,这种精神领域的"领土沦陷",让控制欲极强的孙策如坐针毡。

随着精神领域的沦陷,孙策的实际统治也受到了影响,于吉为灾民募捐三日就能筹到粮食十二万斛,相当于东吴正规军八个月的粮饷;山越部落三万余人也因为于吉的影响力而选择归降,比孙策打了三年游击战的成果还大。孙策当然不愿意让于吉占据舆论高地,他曾在高层会议上引经据典:"昔张津被妖道所误,竟着绛巾自称天神",试图用《后汉书》案例瓦解于吉威信,但对方一句"黄帝战蚩尤亦借风伯雨师"噎的孙策无话可说。

面对这样的局面,孙策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嗅觉,他敏锐意识到:于吉现象不是简单的信仰问题,而是动摇统治根基的严重问题,这个摇着蒲扇的老头,正在动摇他流血打下的江山。

于是,他终于决定对于吉下手,在建安五年那个溽热的夏日,当孙策看着自己的部属为于吉求情时,他看到的不是某个道士的命运,而是整个孙氏集团未来的存亡,也就是这个时候,于吉的命运已经注定。

但孙策终究低估了舆论的反弹,据《江表传》记载,行刑当日,"天忽阴云,风雨骤至",这本是正常的天气变化,但这种天象巧合却被于吉的信徒解读为"天公震怒",反而强化了于吉的神圣形象。

事实上,屠刀落下后确实引发了连锁反应:山越复叛、吴郡三十余县爆发暴动、丹阳出现"于神仙转世"谣言,更讽刺的是,这个处决"妖道"的年轻霸主,半年后竟死于许贡门客的复仇刺杀。

就这样,孙策与于吉最终落的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