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季前赛的首场较量中,布鲁克林篮网队以123比88的大比分,轻松击败了来自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夏普尔队。然而,对于无数关注着中国球员海外征程的球迷而言,这场本该令人期待的比赛,最终却以失望收场。在这场胜负悬念早早便已失去的比赛中,篮网队教练组大手一挥,给予了多达17名球员登场亮相的机会,几乎让所有能活动的球员都上去热了热身。但在这17人的出场名单中,却唯独没有出现中国球员曾凡博的名字。整整48分钟,他都被牢牢地按在了板凳席上。这一安排,无疑给曾凡博的新赛季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比场上的“DNP”(未登场)更令人感到心酸的,或许是发生在场外的一段插曲。一位身处巴克莱中心的中国球迷,在赛后前往篮网队的官方球迷商店,希望能够购买一件印有曾凡博名字的12号球衣。然而,这个看似再正常不过的请求,却意外地遇到了一系列阻碍。店员先是表示,虽然曾凡博在球队的官方阵容名单之中,不属于个性化定制,但店内的结账系统却似乎还未更新,无法直接为这件球衣收款。随后,前台的另一位销售人员,又试图向这位球迷收取15美元的额外定制费用。最终,在这位球迷据理力争,反复强调曾凡博是球队的正式签约球员后,篮网官方商店才在请示主管后,取消了这笔不合理的费用。
从球场上的零分钟出场时间,到篮网官方球迷商店里甚至不存在于结账系统中的名字,这一系列细节,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曾凡博目前在篮网队中的地位,可能比外界想象中还要边缘。据那位购买球衣的球迷透露,店员告诉他,这甚至是篮网主场球迷商店接到的第一单要求印制曾凡博球衣的请求。这一系列事件的叠加,也在国内的球迷群体中,引发了强烈的情绪反弹。有球迷愤怒地表示,在一场17人都获得了出场机会的比赛中,依旧不给曾凡博哪怕一分钟的时间,这种做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看不起亚洲人”的偏见,希望在接下来的中国赛能够争取较多的出场时间了。
曾凡博当下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与另一位中国新秀杨瀚森在波特兰所受到的万众瞩目,形成了极为刺眼的对比,这种“差别太大了”的感叹,成为了近期球迷讨论区中的主旋律。一位是享受着首轮秀待遇、被媒体与球队官方时刻关注的焦点;另一位则拿着Exhibit-10合同,在球队中不仅难求上场时间,甚至连自己的球衣都无法被顺利地购买。曾凡博的经历,赤裸裸地揭示了NBA联盟的现实与残酷。对于一名处于金字塔底端的边缘球员而言,天赋与努力,或许都只是获得一个机会的入场券,而能否真正抓住那一闪而过的时机,则需要更多的运气与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