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某华,女,45岁,某工厂职工,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主诉:自己手足心痒已有一年余,用过很多方法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这种痒很有规律,每次痒的时间都是上午9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左右逐渐结束。手足心痒的程度不亚于被蚊虫叮咬的感觉,不是痒在皮肤,而是痒在肌肉内,所以即便使劲抓也无济于事,所以自己非常害怕每天上午的时间,总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思来想去不得其根源,忽然想起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有一则关于手足心热的解读,其认为是元阴不足,与本案患者极为相似,原文如下:问曰:病人每日早饭后心烦,两手、足心痛痒异常,至午初即愈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心阳气有余也。夫人身上下四旁,莫非二气充塞,二气皆不可偏,偏于阳则阴虚,偏于阴则阳弱。
今病人两手心痒、两足心痒,阴虚、阳虚皆有此候,不得概谓血虚。此病而断为阴虚者,见其病之在上半日也。人身就是这一团真气,出阴入阳,出阳入阴。一日之内,上半日属三阳,阳有余,阴即不足,故《易》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下半日属三阴,阴有余,阳即不足,故《易》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小人,即阴、阳之谓也。其实推其至极,还是这一团真气,由盛而衰,由衰而盛也,此病法宜补阴以配阳,方用黄连鸡子阿胶汤,或补血汤。查阴虚发痒,外形手、足心肉必干枯,起粗白皮;阳虚发痒者,手、足心肉柔润不枯,无白皮干粗色,但痒极而欲重按重压,以此定之,再参看各部气色便了。
阳虚宜收纳回阳为主,方用潜阳丹、四逆汤、封髓丹之类。根据《医理真传》所分析的治法,疏方如下:黄芪90克,生地25克、白芍30克、川芎9克、何首乌9克、荆芥6克、防风6克、白蒺藜12克、生甘草6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水煎服五剂。患者一周后复诊反馈,手足心痒已去大半,盗汗已经没有了,仍有时觉得口干,在上方基础上加天花粉10克,继续用五剂,后反馈诸症已愈,遂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