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同事年终奖80万我一分没有,我平静接受转身收拾东西请长假带妻子出国旅游

在盛泰制药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徐皓宇手握一张80万元的年终奖支票,笑容满面,像是整个人都浸在了喜悦的光芒里。而坐在会议室一

在盛泰制药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徐皓宇手握一张80万元的年终奖支票,笑容满面,像是整个人都浸在了喜悦的光芒里。

而坐在会议室一角的李泽昊,面前却空无一物,桌面上只有一瓶矿泉水和一本记录着实验数据的笔记本。

他慢慢站起身,脸上没有一丝波澜,平静地收拾起桌上的物品。

“各位,新年快乐。”他轻声说了一句,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坚定,随后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冲到领导办公室理论,甚至有人猜测他会当场发飙,然而,李泽昊只是回到自己的工位,默默整理好东西,递交了一份长假期申请。

他没有多说一句话,收拾完后便离开了公司大楼。

在家里简单收拾了行李,他订了一张飞往罗马的机票,关掉手机,踏上了旅途。

第三天,飞机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平稳落地,李泽昊打开手机的那一刻,整个人愣住了......

01

盛泰制药的大会议室里,气氛热烈,灯光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总经理周明远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年终奖支票。

每张支票上都清清楚楚地印着金额,从几万到最高80万不等,像是一场盛大的财富分配仪式。

公司120多名员工几乎全部到场,座无虚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毕竟这是每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今年公司业绩再创新高,营收突破1.2亿,净利润达到3200万,这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付出。”周明远的声音洪亮而自信,他穿着一身深蓝色西装,笑容里透着几分得意。

“现在,我来宣布年终奖的分配方案。”他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员工们伸长了脖子,眼神里满是对自己名字的期盼。

“首先,我要特别表彰研发部门的杰出贡献,徐皓宇,上台领奖!”周明远高声喊道。

徐皓宇几乎是从座位上弹起来的,他快步走上台,接过那张印着“80万元”的支票时,手指微微颤抖。

“感谢公司,感谢周总,感谢所有同事的支持!”徐皓宇紧紧握着支票,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

“明年我会更加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他的话引发了台下热烈的掌声,有人吹口哨,有人喊“好样的”。

徐皓宇回到座位时,周围的同事纷纷围上来,拍着他的肩膀,送上祝福。

“接下来,张晓雯,60万!”周明远继续宣布。

张晓雯是市场部的负责人,干练而自信,她优雅地上台,接过支票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然后是刘志强,50万!”刘志强是生产部门的经理,稳重踏实,他接过支票时,朝周明远点了点头,表示感谢。

一个接一个的名字被念出,王芳,40万;赵明,30万;林小洁,25万……

李泽昊始终坐在角落里,那是会议室最不起眼的位置,靠近墙角,光线昏暗,仿佛与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他的表情平静如水,看着同事们一个个上台领奖,脸上没有一丝波动。

旁边的同事偶尔偷瞄他一眼,眼神里夹杂着同情、好奇,甚至还有些许幸灾乐祸。

“李泽昊应该是最后一个吧?”前排的小张压低声音说,“研发部门那么重要,他的奖金肯定不少。”

“至少得50万吧?”旁边的老王接话,语气却带着几分不确定,“他可是公司几个大项目的核心人物。”

“我听说‘新型抗癌药’项目全靠他一个人推进,客户都点名要他合作。”另一个同事小声插话,语气里满是敬佩。

李泽昊听着这些议论,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说得没错,这三年来,他主导了公司最关键的几个药物研发项目,熬过无数个通宵实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但看着台上周明远手中越来越薄的支票堆,他心里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支票一张张发完,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但李泽昊却觉得越来越冷。

直到最后一张支票发完,他的名字始终没有被提及。

空气仿佛凝固了,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周明远显然也察觉到了这尴尬的气氛,他清了清嗓子,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好了,今年的年终奖就到这里,没有被叫到的同事,请会后到我办公室谈谈。”

李泽昊明白,周明远指的就是他——整个公司,只有他一人没有年终奖。

但他没有表现出愤怒或不满,只是缓缓站起身,动作从容而优雅,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又整理好实验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三年来对药物研发的心得。

02

会议室里安静得可怕,百余双眼睛注视着他,有人想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各位,新年快乐。”李泽昊的声音轻而清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一丝温暖的祝福。

随后,他转身离开,脚步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的心上。

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口,会议室里才爆发出一阵议论声。

“这怎么可能?”有人惊呼。

“李泽昊怎么会没年终奖?”另一个声音带着不解。

“肯定是搞错了!”有人试图安慰。

“周总这是怎么安排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但这些声音,李泽昊已经听不到了,他早已走远。

李泽昊回到自己的工位,位于盛泰制药研发部的角落。

研发部在办公楼四层,开放式的办公区里摆满了实验仪器和电脑,空气中隐约有化学试剂的味道。

李泽昊的工位靠着墙,旁边是一台老旧的离心机和一摞实验记录本。

三年前刚入职时,他自己选了这个位置,当时人事部的小赵问他为什么选这么偏僻的地方。

“我喜欢安静,能专心研究。”李泽昊当时这样回答,语气里带着初入职场的热情。

三年过去,这个工位见证了他的无数个日夜。

深夜加班时,这里是唯一亮着灯的角落;周末休息时,其他人都回家团聚,只有他还在调试实验参数。

李泽昊打开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未完成的数据分析报告,那是“新型抗癌药”项目的核心数据,涉及复杂的分子结构优化和药效测试。

他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曲线,这些都是他亲手整理的成果,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有无数次实验的汗水。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个深夜,客户提出一个近乎苛刻的要求:药物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高通量筛选,并确保副作用降到最低。

团队里其他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李泽昊没有退缩。

他花了整整五天五夜,查阅了上百篇文献,优化了三套实验方案,终于设计出一个突破性的分子结构。

当实验结果显示药物活性提高了30%且副作用显著降低时,客户当场拍板签约。

那一刻,李泽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值得。

但现在,这份成就感却被现实的冰冷浇灭。

他想起三年前入职时的情景,那时的他刚从药理学博士毕业,满怀憧憬,觉得自己能用专业知识改变世界。

面试时,周明远亲自接待他,翻看了他的简历后,眼睛一亮:“药理学博士,两篇《自然》子刊论文,还有一项专利,李泽昊,你是我们公司急需的人才。”

“我会全力以赴,周总。”当时的李泽昊信心满满。

“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有能力的人。”周明远拍着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期许。

现在回想,那句承诺像是一场空洞的玩笑。

李泽昊缓缓关闭电脑,动作缓慢,像是在与什么告别。

他打开抽屉,开始收拾私人物品:一个保温杯,是妻子林婉清送的,上面刻着“健康平安”四个字;几本专业书籍,《药理学原理》《分子药理学》,书页泛黄,写满了批注;还有一个相框,装着他和林婉清的合影,照片里她穿着浅蓝色连衣裙,笑得温柔而明媚。

还有些零碎物件:一支钢笔,几个U盘,一小盆多肉植物,一包薄荷糖……这些东西不值钱,却承载了他三年的记忆。

“泽昊,你这是干嘛?”徐皓宇从会议室回来,手里还攥着那张80万的支票,看到李泽昊收拾东西,忍不住问道。

03

徐皓宇是市场部的经理,30岁,性格开朗,平时和李泽昊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吃工作餐。

“没什么,收拾一下。”李泽昊语气平静,头也没抬。

“你不会是因为年终奖的事想不开吧?”徐皓宇皱了皱眉,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

他小心翼翼地把支票塞进钱包,继续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明年肯定会有。”

李泽昊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恭喜你,80万,够买辆好车了。”

徐皓宇被他这么一说,有些尴尬:“这……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多,说实话,你的技术贡献比我大,奖金应该比我多才对。”

“你值得这个数,辛苦没白费。”李泽昊语气依旧平静,但话里似乎藏着点什么。

确实,徐皓宇今年的业绩很出色,他谈下了几个大客户,为公司带来了数千万的订单。

但他心里清楚,如果没有李泽昊的研发成果,他的很多合同根本签不下来。

比如“新型抗癌药”项目,客户最初对盛泰制药的技术实力持怀疑态度,是李泽昊亲自演示实验数据,用扎实的专业能力打动了对方。

还有“靶向治疗”项目,客户要求极为严苛,竞争对手纷纷放弃,是李泽昊提出了创新的分子设计方案,最终让项目落地。

可以说,徐皓宇的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李泽昊的技术支持。

“泽昊,要不你去找周总谈谈?”徐皓宇建议,“我觉得肯定是哪里搞错了,以你的贡献,不可能没奖金。”

李泽昊摇了摇头:“算了,没必要。”

他继续收拾东西,动作依然不紧不慢,仿佛在完成一件郑重的事情。

其他同事陆续从会议室回来,研发部渐渐热闹起来,大家都在讨论自己的年终奖,脸上洋溢着兴奋。

“我拿了20万,够还房贷了!”有人笑着说。

“我拿了15万,准备带家人去旅游。”另一个同事接话。

“我的10万,虽然不多,但也够过个好年了。”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但在这片热闹中,李泽昊显得格外孤单。

他像个局外人,默默收拾着东西,没有人来和他聊年终奖,也没有人敢直视他的眼睛。

研发部主任孙建国走了过来,他50岁出头,戴着一副银框眼镜,平时严肃但对下属还算温和。

“泽昊,你等一下。”孙建国压低声音,站在李泽昊的工位前。

“周总让我转告你,会后去他办公室一趟。”他补充道。

李泽昊抬头看他:“什么事?”

孙建国犹豫了一下:“可能是年终奖的事,具体我也不清楚,你最好去问问。”

“公司情况复杂吗?”李泽昊的语气依然平静,但眼神里多了一丝探究。

孙建国环顾四周,确认没人注意,低声说:“听说是预算问题,今年公司花了大笔钱做市场推广,研发部的预算被压缩了。”

“所以就没我的份?”李泽昊的声音依旧波澜不惊。

“不是这样……”孙建国有些尴尬,“具体情况你去问周总吧。”

李泽昊点了点头,继续收拾东西,仿佛刚才的对话对他毫无影响。

孙建国站在一旁,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

李泽昊当然明白周明远找他的用意,无非是安抚几句,说些“今年特殊情况”“明年一定补上”之类的话。

或许还会抛出涨薪或升职的空头支票。

但他已经不想听这些了。

他想起一年前的一件事,公司新来了位研发总监,是周明远高薪挖来的“海归”。

这位总监上任后,否定了李泽昊主导的药物筛选系统,称其“效率低下,技术过时”。

李泽昊提出异议,认为系统运行稳定,足以满足需求,但新总监一意孤行,坚持推倒重来。

结果新系统上线后,数据处理速度下降了40%,还频频出错,客户投诉不断。

最后,周明远不得不让李泽昊接手,他花了两个月时间修复系统,优化了算法,恢复了原有性能。

“泽昊,还是你靠谱。”周明远当时拍着他的肩膀说,“那个总监就是个空架子,没真本事。”

但当李泽昊提出竞聘研发总监时,周明远的回答是:“你还年轻,再磨练几年吧。”

“再磨练几年”,这句话他听过太多次。

去年,公司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他以为自己有机会,结果却给了资历更老但能力平平的同事。

前年,公司有个去美国学习的机会,他主动申请,却被安排给市场部的一个主管。

每一次,都是“再等等”“下次一定”。

但下次,从未到来。

现在,连年终奖都没有了。

04

李泽昊想起林婉清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被需要时的风光,而在于不被需要时,依然被尊重。”

显然,在盛泰制药,他只有被需要时才有价值,不被需要时,他什么都不是。

下午六点,李泽昊收拾完最后一件东西,站起身。

整个研发部的同事都注意到了他的动作,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他,等待他的下一步。

“泽昊,你这是要干嘛?”研发部的陈晓琳忍不住问,她28岁,是个爽朗的女研究员,平时和李泽昊配合最多。

“准备休个长假,去意大利散散心。”李泽昊淡淡一笑,拿起背包。

“真的假的?你要去意大利?”陈晓琳有些惊讶,“那公司这边怎么办?”

“先休息一阵子再说。”李泽昊的回答模棱两可,但语气里透着决绝。

“泽昊,你别冲动。”孙建国走过来,皱着眉说,“年终奖的事肯定有解决办法,你先别急。”

“我没急,也没冲动。”李泽昊语气平静,“只是想给自己放个假。”

“公司毕竟是你待了三年的地方,好好考虑一下。”孙建国还在劝。

“三年了,一千零九十五天,我几乎每一天都在这里。”李泽昊看向自己的工位,眼神里带着一丝感慨。

这三年,他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盛泰制药,主导了无数关键项目,解决了无数技术难题,为公司创造了上亿的价值。

但现在,这些付出仿佛都成了泡影。

“泽昊,去找周总谈谈吧,说不定是误会。”徐皓宇也走过来,语气里带着关切。

“没误会。”李泽昊摇摇头,“该给的会给,不该给的就不会给,事情就这么简单。”

说完,他背上包,走向电梯。

同事们目送他离开,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同情、不解、担忧。

经过前台时,行政小何想叫住他:“李博士,周总说……”

“改天吧,我得赶飞机。”李泽昊打断她,语气平静。

小何看着他的背影,欲言又止。

电梯门缓缓关闭,李泽昊透过玻璃看到同事们还在讨论什么,有人指着他的方向,有人摇头叹气。

但这些,都与他无关了。

从公司到机场的路上,李泽昊坐在出租车里,看着窗外的城市。

外面下着小雪,街道两旁的灯饰已经亮起,透着浓浓的年味。

他没有急着赶飞机,而是让司机开得慢一些,想用这段路程整理思绪。

路过一家药店时,他看到橱窗里摆着自己参与研发的抗癌药,包装上印着盛泰制药的logo。

他想起研发这款药时的日夜奋战,那种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的自豪感,曾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但现在,这份自豪被现实的冷水浇灭。

他想起三年前刚入职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满怀理想,觉得自己能用药理学的知识造福社会。

如今,理想还在,但热情已被消磨殆尽。

路过一个街心公园时,他看到一位老人在雪中练书法,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行云流水。

老人注意到他的目光,朝他笑了笑:“年轻人,练练书法吧,能静心。”

李泽昊下车走过去,礼貌地说:“我不会书法,心也不太静。”

“心不静没关系,慢慢练,心就静了。”老人笑得慈祥,“年轻人,遇到烦心事了?”

李泽昊点点头:“有些事需要想清楚。”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84
用户12xxx84 2
2025-10-11 19:03
Abliarsec
Abliarsec 1
2025-10-11 19:03
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