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创新种业振兴“博白模式” 全力打造粮食安全“广西样板”

作为广西唯一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玉林市博白县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粮食安全工作部署,以及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作为广西唯一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玉林市博白县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粮食安全工作部署,以及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工作要求,立足县域独特种业优势,闯出现代种业振兴新路子,全力打造粮食安全全新实践样板。

推进基地“五化” 建设,夯实产业根基

玉林市统筹产粮大县奖励、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支持博白县开展五大领域攻坚:一是田间基建标准化。投入 6000 万元完成 4 万亩高标准制种田改造,实现 “田成方、路成网、沟渠通”,构建 “旱灌涝排、隔离良好” 的生产格局。二是制种全程机械化。培育 76 家农机服务组织,建成 5 个育秧工厂,2025 年开展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田 1000 亩。三是加工自动化。建成 11 个种子加工点(库房面积 2.1 万平方米),为制种主体及 6 个区域性服务中心配备烘干机 126 台、精选机 17 台、光选机 2 台、无人机 6 台,加工效率显著提升。四是流程控制信息化。2025 年对种业大数据监管平台实施智慧监管扩容,在博白镇水佳村部署无人机低空巡检系统,配备设备7台。五是生产服务社会化。培育 24 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 家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构建水稻制种全链条服务网络。

图为玉林市大容村的稻田。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钟勇摄

创新经营模式,激活发展动能

探索三类特色模式:一是推行“党支部 + 公司 + 基地 + 制种大户” 模式。党支部协调土地流转与矛盾调解,公司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及订单收购,大户负责规模化种植,培育 2 家制种合作社、13 户制种大户,带动 300 多户小户参与。二是创新“早春经济作物 + 晚造水稻制种” 轮作模式。春季种毛豆、辣椒等经济作物,秋季开展水稻制种,实现 “一田两收”,每亩综合产值超万元。三是产业化与土地租赁改革联动模式。今年以来稳定解决 4000 余名农民工就近就业,制种产业年支付农民土地租金 2000 多万元、工资 4500 多万元。

创新双保险机制,筑牢风险防线

创新推行 “政策性保险+气象指数保险” 双保险模式:政策性保险覆盖日常生产基础损失,气象指数保险聚焦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2024 年暴雨、病虫害两类风险理赔 470 多万元;2025 年 19 号 “桦加沙”、21 号 “麦德姆” 双台风时启动应急理赔,稳住制种户信心;该模式实现两大突破:一是理赔流程从 “现场定损、层层审批” 转为 “指标达标、自动触发”,大幅缩短周期;二是保障从单一覆盖升级为 “基础+极端” 多元协同,增强产业抗风险韧性。

“筑巢引凤”,延伸产业链条

以 “强产业链” 为核心,推进制种大县二期项目建设:总投资 2.8亿元,建设 2 栋 6 层种业商务楼、1 栋 15 层科研综合楼,打造 “育繁推” 一体化加工仓储展示区,吸引一批优质科研团队与知名种业企业入驻,推动种业高质量、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