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让知识去流浪》中秋特别篇—月满·心空:在面粉与馅料间的修行

我是谁?我是一个企图在时间里刻下印记的人。往年的中秋,我总是在各种礼品盒中打转,用华丽的包装掩饰内心的空洞。今年,我想成

我是谁?

我是一个企图在时间里刻下印记的人。

往年的中秋,我总是在各种礼品盒中打转,用华丽的包装掩饰内心的空洞。今年,我想成为一个月亮的学徒——学习它的圆满与残缺,在面粉的飞尘与豆沙的甜香中,寻找另一种“圆满”的可能。

我要干什么?

我要亲手制作一盘属于自己的月饼。

从和面开始,用掌心感受面粉与油脂的融合;到制馅,看着赤豆在锅里慢慢熬成沙;再到用古老的模具,压出那些传承千年的纹样。

最后,守在烤箱前,看着面团在暖光中渐渐膨起,染上秋天的颜色。

这不仅是做月饼,而是一场与时间合作的仪式。

我为什么干?

因为我想在速食时代,找回“制作”。

· 为对抗遗忘: 当工业化生产的月饼堆满商场,那些关于“手工”的温度正在消失。我想用双手记住:面粉要揉多久才有筋性,馅料要炒多久才能抱团。

· 为体验完整的创造: 从散落的粉状到成型的饼,这是一个无到有的过程。就像知识,从碎片化的信息,经过思考的“揉捏”,最终成为我们认知的一部分。

· 为寻找新的“团圆”: 团圆不只是一家人的物理聚集。当我把烤好的月饼分送给邻居、朋友,甚至陌生人时,我在用食物重新连接人与人的关系。每一块月饼,都是一个流动的、温暖的“知识”。

我怎么干?

1. 准备:收集“信物”

不买现成的馅料,而是从最原始的食材开始:赤豆、莲子、咸鸭蛋。每一件,都是我从市场精心挑选的“信物”。

2. 制作:进入“心流”

· 和面:在面粉与转化糖浆的融合中,体会“刚”与“柔”的平衡。

· 炒馅:站在灶前慢慢翻炒,看水分蒸发,香气弥漫——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相变”过程。

· 包制:将皮与馅结合,考验的是手与心的配合,多一分则破,少一分则漏。

· 压模:当图案清晰地印在饼皮上,我仿佛触摸到了千年文化的脉搏。

3. 烤制:等待“新生”

守在烤箱前,透过玻璃门观察颜色的变化。从素白到微黄,再到金棕——这是一个需要全然专注的冥想时刻。

4. 分享:完成“流浪”

月饼不为自己留存。我会将它们分送给这段时间遇见的人:菜市场的阿姨、楼下保安、久未联系的老友。

并在每个月饼盒里附上一张卡片:

“让知识去流浪,让甜蜜去连接。”

---

这个中秋,我不再只是节日的消费者。

我成为了一个制作者,一个连接者,一个在面粉与馅料间修行的旅人。

当月光洒满人间,我捧出这盘带着体温的月饼——

它们是我用时间酿造的“知识”,

即将开始它甜蜜的流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知识流动,温暖常在人间。

致谢

《让知识去流浪》计划发起人:流浪人-张一/爱华书院-刘壹木/渡。美术馆-张渡/函恺工作室-庄函恺

2025年10月6日 长沙·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