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份以来,中东局势风云突变,“小霸王”以色列和伊朗这对老冤家再度兵戎相见。以色列F-35战机定点攻击,伊朗导弹狂轰滥炸,12天的激烈交锋让整个中东局势糜烂不堪。好在当地时间6月24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这场战火暂时熄灭。然而,停火并非和平的序曲,伊朗国内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硬仗”才刚刚打响。

伊朗“锄奸风暴”:700人被捕,10000架无人机被查获
停火第二天,伊朗司法部门就扔出一颗重磅炸弹:3名被控为以色列摩萨德从事间谍活动的男子被公开绞死;与此同时,一场代号“圣城盾牌”的反间谍大清洗在全国范围内雷霆展开。据官方媒体报道,多达700名“与以色列有联系”的人员被逮捕,仅在德黑兰,伊朗情报部门就查获了超1万架无人机。这些数字之大触目惊心,以色列在伊朗布下的间谍大网,远超伊朗人的想象。
这些间谍手段多样,操控无人机、自制导弹、拍摄敏感军区、向以色列提供情报,无所不用其极。以色列之所以能如此精准地打击伊朗军事设备、暗杀伊朗军官和科学家,甚至将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逼得躲进地堡,摩萨德在伊朗内部安插的大量间谍功不可没。2024年,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更是爆料,伊朗成立的一个打击境内间谍活动的特别工作组,其领导人竟是摩萨德特工。这足以说明,以色列安插的内鬼很可能已经混到伊朗军政体系的高层,甚至在无形中影响着伊朗高层的决策,这对伊朗政权而言,无疑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伊朗“胜利庆祝”背后的隐患:莫迪式闹剧重演
24日当天,伊朗举行全国性集会,数万名民众和各界人士挥舞国旗,高呼“美以去死”的口号,声援伊朗武装部队。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宣称,伊朗已迫使以色列单方面停止侵略,取得对以作战胜利。然而,在我们看来,伊朗在这场冲突中损失惨重,又轻易同意美以停火,实在算不上什么胜利。这种“胜利庆祝”,不过是伊朗高层为了巩固统治地位而做的“表面功夫”,跟印巴停火后莫迪政府“宣传胜利”如出一辙。
无独有偶,以色列和美国也不断宣称自己赢了。以色列认为自己掌握了伊朗的制空权,打得伊朗毫无反抗之力,还“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务”;特朗普更是将伊以停火归功于自己,试图找回在俄乌冲突、关税战中丢失的面子。一场战争打出“三赢”局面,实则等于谁也没赢。伊以之间的尖锐矛盾远未消除,短暂停火也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伊朗若被“胜利宣传”蒙蔽心智,不深刻吸取教训,正视国内被渗透的问题,进行长期、严格的反间谍、反渗透活动,就难以连根拔起以色列的情报网,未来仍将面临巨大危机。

伊朗血泪教训:中国严防“内鬼”的警世之钟
伊朗的遭遇,给正身处大国博弈漩涡中心的中国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再强大的外部防御,也可能被内部的蛀虫瓦解。远的不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出现过多起间谍贩卖情报事件。
歼-10战机,这款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里程碑”的国产第三代战机,在研发关键时期就曾遭遇严重的情报泄露风险。199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进入成飞歼10项目团队的郭建被境外情报机构盯上。1998年,他被研究所开除后心怀怨恨,1999年5月,在一次与网友的争论中情绪失控,凭借记忆和之前接触过的资料,撰写了一篇详细介绍歼10技术性能的文章,并在成都“威震四方”BBS上发布。虽然最终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歼-10的核心设计图纸被完全窃取,但大量外围技术情报、研制时间表、试验进展等敏感信息被泄露,极大帮助了美国情报机构分析中国航空工业的真实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2025年3月,一起震动中国军工界的间谍案更是让人痛心疾首。原国家核心涉密人员刘某,因泄露我国最先进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35A的绝密数据,被依法判处死刑。刘某在研究所工作时疏忽大意,将涉密U盘与个人U盘混用,离职时又未按规定彻底清理和归还核心涉密资料。境外间谍机构精准捕捉到他的弱点,通过金钱诱惑与精心设计的陷阱,迫使其多次借“商务考察”之名出境,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将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绝密情报泄露境外。2025年初,美国空军高层披露的所谓“新型隐身涂层技术”和“超音速巡航优化方案”,其关键参数与歼-35A的核心优势惊人相似,一家外国公司申请的关于隐身战机雷达波吸收结构的专利,其设计竟与中国歼-35A使用的某型复合材料高度吻合,甚至出现了中国军方内部专用术语,这无疑是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损失。
除了战机技术泄密,军队高层的背叛更是令人后背发凉。上世纪九十年代,解放军内部出了一个潜伏极深的“巨鼹”——刘连昆。刘连昆身为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少将军衔,却在1990年被台湾军情局策反,成为潜伏在军队内部层级最高的间谍之一。整个九十年代,他利用职务之便,向台湾提供了大量绝密军事情报,包括军队部署、武器装备研发、高层动态、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情况等核心机密,甚至包括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解放军导弹演习的绝密情报。刘连昆的泄密行为使我军在重大军事行动和国防建设上陷入极大被动,严重危害国家统一大业和军事安全,1999年,他被依法判处死刑,可谓死有余辜。

大国博弈:肃清内部与研发尖端武器同等重要
上述这一桩桩卖国案例,与伊朗绞死的间谍何其相似!他们都是被外部势力利用内部漏洞收买的“内鬼”,造成的损失都是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安全的致命打击。技术壁垒可以突破,可思想防线一旦失守,再先进的武器也可能成为对手的靶子。
如今,中国正身处大国竞争前沿,那些间谍、汉奸、黄皮白心的“香蕉人”、精美精日精西方分子……无不是我国内部潜藏着的隐患。在大国战略博弈中,肃清内部、严防间谍、清除“内鬼”和意识形态上的“两面人”,与研发尖端武器、储备战略物资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基础。
伊朗的“锄奸风暴”和血泪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筑牢抵御内部溃败的钢铁长城,让那些妄图破坏国家安全的“内鬼”无处遁形。因为,在国家安全面前,任何的疏忽和大意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