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各位老铁,又见面了,我是写浙江“桐乡往事”的桐城。
往事轮流转,今天到屠甸。
今天的“桐乡往事”,略知皮毛的桐城,准备跟大家侃侃而谈“屠甸寺”。
对于屠甸,说真话,略知皮毛是抬举桐城了,其实我是一点都不熟悉。
有人问,不熟悉,那你也敢说?
我还真敢说。
屠甸旧名“石人泾”,也称石泾,说是从海上浮来两尊石佛浮到了屠甸一带而得名。像这样的大头天话,我是嗤之以鼻的,一般听过算过。
至于屠甸名称来历,据说郁震宏老师绞尽脑汁翻遍古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连他都束手无策,我更不敢说三道四了。
屠甸给我的印象,到目前为止,扳扳手指头也就下面几个,一是长山河穿镇而过,二是小辰光乘轮船去硖石必经之地,三是钱君匋出生之地,四是网红苍蝇饭店“金仙饭店”,对了,还有“金镶玉嵌”真好吃,甜甜的,糯糯的。

小辰光还有一句民谣印象也很深,说“屠甸寺娘娘要好次,给只冷粽子,屙了一裤子”,这当然是调侃,当不得真。
郁震宏老师在作文里说,老天曾经给了屠甸一次“泼天富贵”的机遇,595年前桐乡设县时差一点成为县治所在地。
为啥后来放弃屠甸,将县治改设在梧桐乡凤鸣市,郁文没有说。对于屠甸来说,这次逆天改命的机会,就这么打了水漂,可惜。
否则,屠甸历史改写,桐乡历史也得重新书写。
清初屠甸已成镇,到了清末及民国手里,屠甸的市集扩了几倍,乡脚伸得更远。
解放后,屠甸是桐乡的几个大镇之一。但崇桐合并后,屠甸镇的地位直线下降,在梧桐、崇福、乌镇等几个老牌镇眼里,依然不入流,甚至被濮院、石门都嫌弃,被排斥在外。
直到1981年,屠甸和洲泉正式升格为建制镇,被梧桐拉进镇级朋友圈,屠甸遂成为桐乡传统七大镇的副班长。
本文要侃侃而谈的,正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屠甸,究竟是长什么样子的。
八十年代末的屠甸,镇区南北宽0.49千米,东西长1.3公里,面积0.64平方千米,稍微想象一下,屠甸的形状就在脑海中浮现。全镇辖屠南、屠东、屠中、屠西4个居委会,1238户,4041人。规模比刚解放时的“碗大桐乡城”还小。
屠甸,跟其他江南小镇一样,也是依河而建。一条长山河,将屠甸劈成南北两半。解放后的屠甸,温吞水一样,镇容镇貌变化不大,要说屠甸第一次脱胎换骨,还真的要感谢长山河拓宽。

1978年长山河开挖,石泾塘屠甸镇区段从20米拓宽至46米,通航能力乘火箭一样,可容100吨级以上船队经过。1984年,经镇北的桐硖公路通车,陆路交通提升了一个档次。
石泾塘北岸,是全镇最繁华的商业区,南岸相对要冷清一些。当时最拿得出手、最气派的现代化马路,要属八十年代新辟的振兴路,全长450米,宽18米,北与桐硖公路相连,是对外交通和入市之要道。
横卧在石泾塘北岸的东、西、中三条大街连成一线,全长1.3千米,繁荣程度仅次于振兴路。你心心念念、好吃忘不掉的“金镶玉嵌”就在屠西街。对了,屠甸中学也在屠西街。

屠甸伸出去的乡脚不是一般地远,除了屠甸乡下,周边的南日、百桃,连嘉兴建设乡、海宁双山乡的农民都来赶集,标准的四乡来集,贸易兴隆。
屠甸以前以手工业为主,局限于竹、木、铁器、油坊等,属于小打小闹。八十年代,轻纺、电器、冶金、建材、灶具、扬声器等行业迅速崛起,镇域有工业企业27家。
桐乡电器厂生产的彩电接收器出口港澳、东南亚及美国,1984年与嘉兴海鸥电扇总厂联营,生产的“海鸥牌”吊扇被评委省优产品。新研发的燃气热水器,被省计经委列入新产品开发项目。
省级先进企业桐乡电声总厂生产的扬声器,驰销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屠甸中学创办的嘉兴电子灶具厂生产的电子节能灶、琴键式脉冲点火不锈钢灶具,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当时的屠甸布厂,屠甸丝织厂,屠甸无纺布厂,桐乡钢管厂,均有一定规模。
文化设施中,学校、影剧院、文化站是一个镇的标配,不可或缺,屠甸值得一提的是它家的工人俱乐部。工人俱乐部是省内第一个集资建成的文化设施,位于振兴路中段,1982年10月1日建成开放,建筑古朴典雅,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工人日报》为此撰文点赞。

镇北的“石径公园”是镇民休憩、游乐的好去处,占地15.95亩,园内布置荷花鱼池、仿古殿厅、儿童乐园、盆景园等,江南园林风格浓郁。1987年6月1日建成开放,比县城的凤鸣公园、濮院的梅泾公园还早几年。
园名“石径公园”匾额,系里人金石篆刻家钱君匋手书。
说到屠甸,不得不说说它家的寂照寺。寂照寺位于石泾塘北的三门街,始建于后晋天福八年(943年),俗称屠甸寺。历经宋、元、明、清数个朝代,几经兴废。

解放后,寂照寺殿宇曾用作粮仓,部分建筑拆除改建,现仅天王殿、观音殿保存较完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屠甸的往事说完了,有没有给你留下点印象。
屠甸通也好,略知皮毛也好。
希望听到你的高见,我在评论区等你。
不见不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