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广为人知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转转曾凭借高频的广告曝光,在众多渠道中积累了显著的知名度。然而,二手交易领域的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在与老对手闲鱼角逐多年后,转转决定对其核心业务做出重大调整——停止运行已有十年历史的C2C“自由市场”业务,即用户之间直接交易的模式。
按照其公布的计划,相关业务将分阶段退出:9月24日起,停止接受用户自主发布商品,仅保留回收与寄售两类入口;到9月29日,逐步清除“自由市场”内可查看和购买的商品,并最终停止相关交易功能;10月31日,客服及售后通道也将关闭,标志着该业务彻底终止。此后,转转将全面转向由平台介入质检与担保的C2B2C模式。
在新的模式下,卖家可选择回收或寄售等途径将物品交由平台处理。交易流程中,平台会实施“官方验”服务,即对收到的商品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再统一上架销售或分配至线下门店。卖家因此无需自行处理上架、发货等环节,全程由平台托管。这意味着,转转实质上结束了用户间的直接交易,将重心完全放在平台验货担保的模式上,其定位也从双向交易平台转为类似电商自营的二手销售渠道,从而也避开了与闲鱼的直接竞争。
此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用户热议。不少网友反映,经过官方验货的商品定价偏高,同时平台流量近年已明显向自营业务倾斜,导致普通用户难以达成交易。
此次业务收缩对一些特定群体影响尤为明显。例如,习惯于在转转上交换明星周边、专辑、玩偶等小众藏品的用户,面临失去重要交易途径的困境;部分未成年用户因支付方式限制,难以顺利转向其他平台,也表达了担忧。
整体来看,此次调整对用户的影响呈现两极分化:高价值商品交易的安全性有望提升,但用户自主交易的灵活性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则被削弱。
事实上,业务收缩早有迹象。从今年七月起,平台便开始逐步限制可发布商品的类别,八月进一步收窄至服装、鞋类等少数品类,被不少用户视为逐步清退个人卖家的信号。
关于关闭原因,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公开信中解释,C2C模式长期面临信任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在线欺诈、违规交易等现象频发,平台在处理相关争议时常常力不从心。
在C2C模式下,尽管平台提供担保并支持验货后付款,看似自由度较高,但也衍生出多种问题。商品质量难以统一,部分卖家故意隐瞒瑕疵或故障,导致买家收货后发现与描述不符;甚至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流通,损害消费者利益。售后环节同样薄弱,交易纠纷出现后,用户经常面临投诉渠道不畅、维权困难的局面。加之退换货规则模糊,平台支持力度不足,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此外,一些专业卖家冒充个人用户进行销售,平台监管存在盲区。
这些乱象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交易信心与体验。
转转此次全力投入的“官方验”模式,旨在通过平台深度介入,对商品进行专业检测,从而弥补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缺失。不过,该模式在落地中也可能遇到新的挑战。
在C2C模式下,信任风险主要集中在买卖双方之间,平台仅作为中间方提供基础保障,不直接参与质检与售后。一旦发生纠纷,责任主体为交易双方,平台承担协调角色。而在C2B2C模式下,平台需全面参与从回收、验货、定价到销售及售后的全部流程。若出现质检偏差、售后不到位等问题,用户会将责任直接归于平台,信任一旦受损,可能导致用户流失。
因此,转转必须在质检准确性、服务标准化和售后响应上投入更多资源,以维持用户信任。同时,“官方验”模式因增加了运营环节,成本相应上升,这部分成本很可能反映在商品售价中,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平台需在价格竞争与用户体验间取得平衡,才能确保新模式的长期可行性。显然,转转面临的运营压力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