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国的癫痫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尽管癫痫发病率高,但公众对该病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认为癫痫是不治之症、会传染、是精神病、会遗传、不能生育、会影响智商、患病后不能工作等等。这些错误观念导致癫痫患者及家庭承受巨大的社会歧视和心理压力,甚至延误科学治疗。让我们拨开迷雾,用权威数据和医学证据还原真相。
1、四大常见误区与科学真相
误区1:癫痫是不治之症,治了也没用
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及权威学术研究表明,70%-80%的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能够实现长期的缓解,达到临床上的无发作状态。
误区2:擅自停药、减药
在临床上,部分癫痫患者担心药物伤肝伤肾,或自觉症状减轻后擅自减药、停药,可能诱发更频繁、更严重的发作,甚至导致“癫痫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抗癫痫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服用,即使病情稳定,也需逐步调整剂量。能否停药、如何安全停药,需要由正规医院的癫痫专科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因、发作类型、综合征分类、既往治疗反应以及个人情况,精确判断停药后的复发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
误区3:轻信偏方与非科学治疗
过度追求根治的就医心态使患者易陷入伪科学陷阱。迷信“祖传秘方”、“磁疗手环”、“排毒疗法”,拒绝正规医院治疗。目前没有任何偏方或保健品被证实能根治癫痫;盲目尝试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加重脑损伤;部分偏方添加不明成分,甚至与抗癫痫药物冲突,导致中毒或耐药。需明确:癫痫治疗需精确检查,专业治疗,长期规范管理,所谓“偏方、快速根治”都是骗局!
误区4:抗拒非药物疗法与手术时机延误
部分患者将手术视为治疗最后选择,拖延至多药耐药后才评估,此时脑损伤已不可逆。实际上,药物难治性癫痫应尽早进行术前评估,局灶性致痫灶切除术后可显著控制发作。即使不适合切除手术,神经调控(VNS/DBS)或生酮饮食等辅助疗法也能减少发作,却被半数患者忽视。
2、当药物疗效不足时:外科手术开辟新路径
对于约占患者总数30%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即尝试了两种或以上合适且足量的抗癫痫药物后,发作仍未能有效控制),现代癫痫外科技术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所有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都可以进行全面的癫痫手术前评估,以判断是否适合手术及选择何种手术方案。
手术前评估是一个精密的过程,结合了患者的症状学分析(发作时的具体表现)、脑电图(捕捉异常的脑电波)和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如高分辨率MRI、PET-CT等)。评估的核心目标是精确定位导致癫痫发作的“致痫灶”。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推荐不同的手术策略:
1.根治性手术(切除/离断术) :
如果评估明确显示致痫灶位于大脑的某一局灶区域,且切除该区域不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如影响语言、运动、视力等关键区域),那么直接手术切除或离断致痫灶是首选方案。这是最有可能根治癫痫的方法。对于致痫灶定位明确且局限的患者,甚至可以采用创伤更小的微创热凝毁损术。
△法国ROSA手术机器人
2.姑息性手术(神经调控) :
如果评估发现癫痫并非起源于单一可切除的病灶(如多灶性、弥漫性起源),或者致痫灶位于无法切除的重要功能区,那么神经调控手术就成为重要的选择。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反应性神经刺激术(RNS)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这些技术通过在体内植入刺激器,持续或按需地向特定神经或脑区发送微电流脉冲,起到调节异常脑网络活动、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专家提醒
癫痫并非不治之症,也并非简单的抽搐、倒地等表面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患者需摒弃对癫痫的污名化和恐惧心理,不要轻信偏方,更不要盲目自行停药或换药。患者应前往具有癫痫专科或神经专科资质的医院就诊,接受全面而精准的检查,包括视频脑电图监测,它能够长时间、动态地捕捉大脑电活动的异常情况;核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大脑结构,帮助发现可能存在的脑部病变,如海马硬化、脑肿瘤等。早期的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对癫痫患者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发作频率,改善生活质量,切勿因错误认知而延误就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