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想从印度控制的河流中拿水,印度说,连一滴都别想。
据新闻报道,2025年5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公开宣称,巴基斯坦将不再获得来自印度权限内的水资源,巴基斯坦势必要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莫迪再次拿水资源当武器,巴基斯坦真会被渴死吗?

5月22日,莫迪在拉贾斯坦邦的活动上,直言不讳地表示,印度不会和巴基斯坦进行任何贸易或谈判,除非是围绕巴控克什米尔问题。
这话一出口,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印巴两国本就有着深厚的历史纠葛,如今经济合作的希望也彻底破灭。
现在印巴贸易额已经跌到近20年来的最低谷,双边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经济关系的破裂,最遭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巴基斯坦那边,不少靠印巴贸易为生的小商贩没了生意,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
印度这边也不好过,边境地区的民众不仅收入锐减,还要时刻担心局势恶化带来的安全威胁。
但莫迪依旧一意孤行,在水资源问题上的表态更是火上浇油。?

就在同一时间,莫迪公开撂下狠话,称巴基斯坦不会获得印度权限内的水资源,巴方必须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话一出口,直接把两国在水资源问题上的矛盾推向了新高度。
其实,印度早就开始在水资源上有所动作了。
一个月前,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镇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后,印度就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随后关闭多座水电站大坝的闸门。

5月8日开始,印度更是多次以清淤、泄洪等原因,不定期开放和关闭大坝部分闸门,玩起了“水权游戏”。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个1960年由世界银行斡旋达成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对巴基斯坦来说究竟有多重要。
这么说吧,巴基斯坦80%的农田灌溉都依赖相关水源,印度这么一折腾,简直就是卡住了巴基斯坦农业的“脖子”。

英国路透社在5月23日报道称,印度这一轮操作,导致位于下游的巴基斯坦普遍陷入干旱,多达2亿人口受灾。
农田里缺水,庄稼根本长不好,粮食产量锐减。
巴基斯坦本来就有不少民众生活在温饱线边缘,现在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据报道,印度在本月14日开始第三次关闭印度河流域的水电站,至今未能开闸放水。
巴基斯坦司法部长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方面仍然愿意与邻国讨论印度河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但前提是印度方面能否“遵守协议”。
如今印度所做的任何事情,例如在水电站的建设上,都是非常“危险”的。

从现实角度来看,印度方面的“拉闸断水”行动,已经实实在在地对巴基斯坦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印度依旧一意孤行,后续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恐怕不是印度能轻易控制的。
说不定还会导致巴方动用武力手段,真要到那一步,冲突必然会进一步升级,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在外交战场上,印巴两国同样展开了激烈交锋。
5月21日,印度那可是下了血本,派出7支由现任与前任国会议员、内阁成员、各党派代表等超50人组成的全球宣讲团,风风火火地奔赴32个国家及欧盟总部。
他们这一趟目标明确,任务就一个,那就是解释所谓“朱砂行动”的背景,反驳巴基斯坦的说法,使劲浑身解数向国际社会推销印度的立场。
宣讲团首站就选在了日本,一到那就开始各种宣传,试图让日本理解他们的立场。

与此同时,另一支队伍也马不停蹄地抵达迪拜,而且还精心准备了150页详细列出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论据的文件,这阵仗搞得不小,就是想在舆论上给巴基斯坦来个下马威。
比如说文件里可能列举了一些巴基斯坦境内组织的活动,声称这些组织是受巴基斯坦支持,对印度搞恐怖袭击,但这些所谓的证据,很多都是印度单方面的说辞,缺乏足够的国际公信力。

反观巴基斯坦这边,也没被印度这一套给唬住,同样积极应对。
就在同一天,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派出由前外长、人民党主席比拉瓦尔率领的代表团出访,计划访问欧洲、东亚及部分中东国家。
巴方一路强调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挑衅在先”,印度这次断水的行为完全就是“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他们到处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印度引发的人道主义问题,毕竟印度这一断水,巴基斯坦2亿人口受灾,农田干旱,粮食减产,民众吃饭都成问题了。
巴方代表每到一个国家,就跟当地政府和媒体讲述印度此举给巴基斯坦带来的灾难,展示受灾民众的照片和视频,试图让国际社会看到印度行为的恶劣影响。
双方都想在国际舆论上占据高地。

现在的南亚局势太紧张了,随时可能爆发。
印度不断在边境增兵,各种先进武器都往边境运,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
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强化军事集训,士兵们日夜苦练,提升战斗技能,双方都摆出一副“随时开战”的架势。
一旦擦枪走火,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毕竟,这两个可都是拥核国家,真要是打起来,那威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无数家庭会支离破碎,还可能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的动荡。

印巴问题拖得越久,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无论是贸易封锁、水资源争夺,还是军事冲突、外交博弈,最终受苦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放下成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化解矛盾。
毕竟,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造福两国人民的正确道路。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