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充电桩建设迎来“三年倍增”,未来充电会像加油一样方便

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

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进入规模化建设与模式创新并重的新阶段。根据《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过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全球最大充电网络成型,需求持续旺盛

政策推动源于市场需求的高涨。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734.8万台,换电站4946座,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充电服务网络。市场需求强劲带动设备制造端繁荣,有企业预计今年充电桩出货量将突破百万台。

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提升”

《方案》不仅追求数量增长,更注重服务品质与结构优化。规划包括:城市公共领域补强快速充电网络,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密布局;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条件;推动充电网络向农村地区下沉,在未建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

大功率超充成为竞争新高地

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大功率超充技术成为行业新焦点。深圳已启动“超充之城2.0”建设,建成超充站1055座,超充枪数量已超过加油枪。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技术,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华为发布商用重卡兆瓦级超充方案,将充电时间从一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光储充”一体化与车网互动成发展方向

充电站正向集光伏、储能、充电于一体的智能能源节点演进。深圳市南山区鼓励建设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项目,实现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能量和信息互动。阳光电源发布全球首个欧标3.5MW超充系统,通过光储充一体化配置可为客户提升60%收益。

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核心

随着基础设施完善,行业竞争正从价格转向服务。专家指出,充电基础设施将更加细分,需提升服务品质。未来,高效集约化运营、配合电网稳定、优化客户服务是重要发力点。在政策与技术共同推动下,充电焦虑有望成为历史,产业链各方正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