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志愿军:浴血和平》:水准配不上题材的敷衍之作

满分10分,我会给它5.9分的评价。陈凯歌显然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但《志愿军:浴血和平》不是。看完这部影片,更觉得陈凯歌不

满分10分,我会给它5.9分的评价。

陈凯歌显然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但《志愿军:浴血和平》不是。看完这部影片,更觉得陈凯歌不具备宏大叙事的能力。

《志愿军:浴血和平》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志愿军边打边谈、打谈配合,直至《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阶段。

影片的重大问题有四个:

首先,影片的格局太小,台词平庸无力,主题表达肤浅、表面,关键情节没有能量,陷于制造煽情桥段的细节中无法自拔,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惨烈沉痛的牺牲与付出变得无比碎片化。

作为整个系列的收官之作,既没有呈现侵略者对朝鲜军民造成的系统性损害,也没有呈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正义之师、和平之师为抗美援朝战争取胜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对朝鲜、对我们自己、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价值与意义。这对于当前环境下,一部调用大量资源呈现这一时期历史的电影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

以谈判情节的展现为例。在历史上,边打边谈、打谈配合是一种战略布局,但电影中的数次谈判情节更像是由两个翻译主导的无力争执,没有一个能让人感到威压感的瞬间,何况谈判桌对面狂妄自大的“联合国军”。

其次,影片的叙事逻辑是断裂的、散乱、敷衍的,整部影片的情节都是一扽一扽的,缺乏连贯性。

虽然影片看似以推动《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为叙事主线,但并没有处理好前线战场、英烈故事与谈判过程的情节分量与合理关联,更没有通过情节揭示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价值、意义与启发。

整部影片的谈判过程没有铿锵有力的细节呈现,也没有巧妙机智的策略输出,导致主线情节极其飘忽,而辅助叙事的每一场攻防战都有千钧血泪,以至于谈判情节的呈现完全无法匹配前线战场的能量。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说前线战场的情节像一把把斩杀敌人的稀世宝剑,负责串联整体剧情的主线谈判情节就像一根脆弱的头发,完全承担不起前线战场的故事能量。

简言之,影片的叙事能力太弱,不会在叙事中展现角色魅力和高光,以至于整部影片更像一部由谈判戏串起的一个个英烈故事组成的切片式影像宣传资料。

再次,影片的大部分演员的角色塑造与演技都过于拉垮,非常让人出戏。影片集合了一大堆有名有姓的演员,但是他们整体的演技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塑造都达不到及格线。

他们饰演的是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当时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已经比第一阶段大为改善,但也不至于非常富足。

除了本身比较瘦弱的张子枫略微贴合角色状态外,影片中,年轻演员们一个个白里透红、细皮嫩肉,大龄演员们油光焕发、膀大腰圆甚至能戳破荧幕的双下巴,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珍馐佳肴吃撑了,化个妆随便应付工作的明星艺人,而不是精气神远远比身体状态昂扬、饱满的志愿军。

角色状态的严重错位之外,演员们的服装造型也更配合明星而非角色。看到宋佳的修身款短风衣搭配美拉德色系皮带,完全不像长期抽烟、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的志愿军,而是《好东西》的王铁梅走错了片场。至于她的演绎,更是分分钟王铁梅上身。

最后,影片还有一个非常雷人的点——影片结尾部分,用演员角色图做烈士遗像。

也许很多志愿军英烈没有留下任何容貌特征可供我们瞻仰铭记,但是把一帮演员角色图用作英烈遗像,在影片结局纪实性环节中,与英烈遗属们及还健在的老英雄们一起出现,实在荒唐至极。

这部电影加重了我对国产烂片烂剧的刻板印象:当下,我们的影视创作严重瘸腿,配不上它们所诠释的题材,更谈不上艺术、社会、时代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顺便说一下,近些年国产谍战、抗战等偏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在服化道方面为演员、艺人服务,而非为角色服务的问题真的非常严重。就算有些人有演技,不适合角色所处年代、情境的服化道还是会让他们的演技表现大打折扣,因为不合时宜的妆造会让观众一眼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