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最新消息,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计划向七国集团(G7)施压,要求该集团针对印度和中国大幅提高关税,导火索直指两国持续从俄罗斯采购石油的行为。这场围绕全球能源贸易与关税政策的博弈,预计将在 9 月 12 日 G7 财长虚拟会议上正式摆上台面,而参会的美国、英国、德国等七大经济体的态度,或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贸易格局。
此次特朗普政府提议的关税幅度堪称 “激进”—— 据《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建议将针对中印部分商品的关税税率设定在 50% 至 100% 之间。这一数字远超常规贸易摩擦中的关税水平,背后折射出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干预他国能源采购决策的深层意图。要知道,自俄乌冲突升级后,俄罗斯能源出口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欧洲多国因对俄制裁大幅削减石油进口,而中印则凭借稳定的采购需求,成为俄罗斯能源的重要 “接盘方”,这一趋势显然让美国感到不满。
事实上,美国对印度的施压早有苗头。此前,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原文 “Говард Латник” 应为音译误差,标准译名应为罗伯特・莱特希泽)就曾公开表态,称美国与印度的贸易协定谈判存在 “明确前提”—— 若印度愿意放弃采购俄罗斯石油,美方将在贸易谈判中展现更大灵活性。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美国 “以贸易利益换能源立场” 的直接尝试,但从印度近期仍在增加俄油进口的动作来看,这一策略尚未取得预期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这一计划正面临来自盟友的阻力。此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欧盟已明确对美国提议的 “对中印加征高额关税” 表达反对态度。欧盟方面强调,关税工具的核心作用应是调节正常贸易往来,而非作为实施制裁或施压的手段。这一立场背后,暗藏欧盟与美国在全球贸易治理理念上的分歧 —— 相较于美国频繁使用关税作为 “经济武器”,欧盟更担心此举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报复,进而冲击本身就因能源危机而承压的欧洲经济。
从全球视角来看,这场围绕 “俄油采购与关税” 的博弈,本质上是大国在能源安全、贸易规则与地缘政治利益上的多重角力。对中国和印度而言,采购俄罗斯石油不仅是出于能源成本与供应稳定性的考量 —— 俄油因西方制裁往往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灵活的支付方式,更是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构中维护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而美国试图通过 G7 施压的做法,既暴露了其想通过经济手段遏制竞争对手的意图,也反映出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美国对 “孤立俄罗斯” 战略未能完全奏效的焦虑。
接下来,9 月 12 日的 G7 财长会议将成为关键节点。一方面,美国能否说服其他 G7 成员国支持其关税提议,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除欧盟外,日本、加拿大等国也可能因自身与中印的贸易利益而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即便 G7 内部达成某种共识,如何执行这一关税政策、以及中印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都将成为影响未来全球贸易与能源市场稳定的重要变量。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无疑值得全球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