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第二个乌克兰出现?俄后院起火,核心盟友倒戈北约,普京非常不满

“乌克兰问题尚未解决,第二个乌克兰又已经出现了”,这是外媒对当下俄罗斯时局最新的点评。随着俄乌冲突的推进,普京马上要明白

“乌克兰问题尚未解决,第二个乌克兰又已经出现了”,这是外媒对当下俄罗斯时局最新的点评。

随着俄乌冲突的推进,普京马上要明白,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已远超乌克兰单一战场的范畴。

所谓的“第二个乌克兰”是哪个国家?俄罗斯还有希望能一劳永逸恢复和平吗?

2025年6月30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外长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召开,亚美尼亚外长缺席这次关键议程。

自2023年起,亚美尼亚已累计6次缺席集安组织重要会议,其总理帕希尼扬更在2024年1月公开宣布暂停参与集安组织所有活动,彻底打破了该组织成立24年来的政治默契。

这场疏离的源头,要拉回2020年的纳卡战场。

当时阿塞拜疆在土耳其无人机部队的支援下,对亚美尼亚控制的纳卡地区发动突袭,亚美尼亚军队的苏制防空系统在TB-2无人机面前几乎成了摆设,短短44天就丢失了70%的控制区。

危急时刻,亚美尼亚总统帕希尼扬紧急向俄罗斯进行求助,但只得到“保持克制”的回应。

俄罗斯最终派出的维和部队,他们守住了拉钦走廊,却对阿塞拜疆蚕食剩余地区的行动视而不见。

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打碎了亚美尼亚最后的幻想。

当俄军主力被牵制在乌克兰战场,阿塞拜疆在2023年秋冬发动总攻,全面控制纳卡地区。

但驻扎在该地区的俄军维和部队,全程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卫星图像显示其观察哨甚至处于 “非战斗状态”。

这种情况,让亚美尼亚认为是俄罗斯背叛了他们,亚美尼亚的总理甚至对外声称,“集安组织已无法保障成员国安全”。

从那之后,北约开始接触亚美尼亚,2024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亚美尼亚国防部长第一次坐上北约成员国的长桌,签署了《个体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随后,亚美尼亚特种部队与美军第101空降师在阿拉拉特平原举行联合演习,欧盟则宣布向亚美尼亚提供4000万欧元的军事援助,包括雷达系统和反坦克导弹。

今年年初,帕希尼扬在电视讲话中宣布暂停参与集安组织所有活动。

紧接着,亚美尼亚外交部照会俄罗斯驻亚使馆,要求俄军在6个月内撤离久姆里军事基地,这个基地是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唯一驻军点,存在了近30年。

普京在第五次当选总统后,第一时间访问阿塞拜疆,与阿利耶夫总统敲定天然气管道合作,试图通过调解亚阿争端挽回局面。

同时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发出警告:“某些国家试图引入外部力量改变地区格局,最终只会重蹈乌克兰的覆辙。”

而亚美尼亚的转向,正在撕开俄罗斯南部战略防线的口子。

作为俄罗斯在南高加索最后的可靠盟友,亚美尼亚的战略位置堪称俄南部安全的“防火墙”,其东接阿塞拜疆,西临土耳其,北抵格鲁吉亚,向南可直达伊朗。

这种地理纵深曾让俄罗斯得以将军事影响力辐射至中东,而如今北约的触角正沿着亚美尼亚的领土快速延伸。

北约与亚美尼亚的军事合作已突破“非对抗性”界限。

2025年4月,美军欧洲司令部宣布在亚美尼亚设立“军事顾问团”,首批50名教官已进驻埃里温,负责培训亚美尼亚特种部队使用美制“标枪”反坦克导弹。

欧盟则启动“高加索稳定计划”,在亚美尼亚边境部署3套“金牛座”雷达系统,这些设备可监控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的动向,包括车臣的军事部署。

这种战略挤压正在激化俄罗斯的内部安全隐患。

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印古什等共和国长期存在分离主义倾向,2024年车臣领袖卡德罗夫公开质疑“为何要为亚美尼亚人的利益牺牲车臣士兵”,这种言论在北高加索民族中引发共鸣。

亚美尼亚与北约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印古什分离组织在社交媒体发布招募视频,宣称“要像亚美尼亚一样摆脱俄罗斯控制”。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袭击预警次数同比增加47%,安全部队已在达吉斯坦查获3批来自土耳其的武器弹药。

重要的是,俄罗斯经亚美尼亚通往伊朗的“北南走廊”承担着对中东贸易30%的货运量,其中包括向伊朗出口的军工部件和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

亚美尼亚宣布对该走廊实施“国际货运检查制度”,要求所有过境俄伊货物接受欧盟标准的安检,这直接导致俄伊贸易额环比下降18%。

更让莫斯科焦虑的是土耳其的动作,阿塞拜疆已与土耳其签署“突厥国家能源走廊”协议,计划修建绕过亚美尼亚的天然气管道,若该项目2026年完工,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能源控制力将下降60%。

亚美尼亚不参与集安的事情,也会严重影响到其他集安国家对俄罗斯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