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牙杯子里带血,啃苹果留下红印子,甚至吐口水都带血丝——如果你被牙龈出血困扰好几年,千万别不当回事。那么应该如何彻底治疗呢?
牙龈为什么会出血?
很多人以为牙龈出血是“缺乏维生素”“上火”,其实主要是因为口腔内的牙菌斑和牙结石。它们堆积在牙齿和牙龈的缝隙里,不断释放毒素,刺激牙龈发炎。
刚开始发炎时,牙龈会发红、变软,这时候碰一下就容易出血。如果不及时清理,牙菌斑会变硬成牙结石,像石头一样粘在牙齿上。牙结石会进一步破坏牙龈和牙槽骨,时间久了,牙龈和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牙周袋),出血会更频繁,最后甚至会导致牙齿松动。
除了这个主要原因,还有几种情况也会导致牙龈出血:长期用硬毛牙刷,或者刷牙太用力;怀孕、更年期等激素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长期吃抗凝药(比如阿司匹林)。
紧急处理:出血时先做这2件事
如果正在出血,可以先做这两步:
用温水漱口:拿温水轻轻漱口30秒,把口腔里的血和食物残渣冲掉,减少刺激。
局部按压止血:取一小块无菌纱布(没有的话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压在出血的牙龈上,保持5-10分钟,期间不要说话、不要喝水。
系统治疗:分3步走
牙龈出血好几年,说明问题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必须通过专业治疗+日常护理才能彻底解决,具体分3步:
第一步:先做口腔检查,明确病因
去医院口腔科,医生会检查看看牙龈的颜色、肿胀程度,用探针测一下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牙周袋深度),正常应该在3毫米以内,如果超过3毫米,说明有牙周炎。然后拍牙片看看牙槽骨有没有吸收,因为牙槽骨是牙齿的“地基”,如果地基坏了,牙齿就会松动。
另外,如果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长期吃药,一定要提前告诉医生,这些都可能影响治疗方案。
第二步:专业清洁,清除牙结石
这一步是治疗的关键,主要有两种方法:
洗牙(龈上洁治):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以上的牙结石,这个过程有点酸,可能会出血,但不会疼,洗完后牙齿会变干净,口气也会改善。
龈下刮治:如果牙结石已经长到牙龈下面(龈下牙结石),就需要做龈下刮治,医生会用特殊的工具,把牙龈下面的牙结石和细菌清理干净,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打局部麻药,一般分 2-4 次完成。
很多人以为洗牙会把牙齿洗松,其实恰恰相反,洗牙后牙齿变松,说明之前牙结石把松动的牙齿绑住了,清除牙结石后,才能让牙龈重新贴合牙齿。
第三步:日常护理,防止复发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牙周科医生表示,治疗后如果不做好日常护理,牙结石还会再长,出血也会复发,所以这一步一定要坚持:
正确刷牙: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 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旋转刷牙,每次刷3分钟,早晚各一次。
用牙线:每天晚上刷牙后用牙线清理牙齿缝隙,因为牙刷刷不到缝隙里的食物残渣,长期不清理会形成牙结石。
定期复查:治疗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各复查一次,如果情况稳定,以后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做一次口腔检查。
这些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3种情况,别拖延,赶紧去医院:
牙齿松动:感觉牙齿变长了,或者吃东西时牙齿晃动感明显。
牙龈肿胀化脓:牙龈上出现脓包,或者刷牙时流出黄色脓液。
出血不止:如果按压10分钟后还在出血,或者经常自发性出血(没碰就出血),很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引起的,建议及时到综合医院进行检查。
牙龈出血不是小毛病,而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拖得越久,治疗越麻烦。只要及时就医,做好日常护理,大部分人都能摆脱出血的困扰,拥有健康的牙龈。如果你已经被牙龈出血困扰多年,明天就去医院做个口腔检查吧,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