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让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吃了哑巴亏。
这位晚清重臣的传奇故事,远比你想象的更有趣!
1896年,英国伦敦,一位中国老人在戈登纪念碑前献花后,收到了对方妹妹赠送的珍贵礼物——一只在赛狗会上得过大奖的名犬。
几天后,赠礼人收到李鸿章一封感谢信:
“夫人赠我爱犬,我十分感激。只是我年纪太大,牙齿不好,不能多吃。但是,为了表达我对夫人的感谢,我还是吃了一点,果然是天下美味。”
这位把名犬当美食的老人,正是大清鼎鼎有名的李鸿章。
01. 天降奇财,总督大人中招
天津卫的六月天,热得跟蒸笼似的。
李鸿章刚从保定府巡视回来,轿子刚到总督衙门门口,就听见外头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李鸿章撩开轿帘,眉头皱起。
师爷赵德全小跑过来,抹了把汗:
“回大人话,是个卖艺的在衙门口耍把式,围了一群人看热闹呢。”
李鸿章本不想理会,却听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
他好奇心起,下了轿子走过去瞧。
只见人群中央站着个精瘦汉子,四十上下,穿件蓝布褂子,手里拿着块银子正跟人比划。
“各位老少爷们儿瞧好了!”那汉子把银子往地上一放,又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往银子上滴了几滴液体,“我这银子啊,会下崽!”
围观的人哄笑起来:
“张铁手,你又吹牛!银子还能下崽,那母猪都能上树了!”
原来这汉子姓张,因一手打银子的好手艺,人称“张铁手”。
只见他不慌不忙,把那块银子用红布包了,放在太阳底下晒。
约莫半个时辰后,他掀开红布——嘿!原本拳头大的银子,竟真变成了两块!
李鸿章在远处看得真切,心里也犯嘀咕。
赵师爷见大人感兴趣,赶紧凑过来:
“大人,这姓张的是个银匠,前些日子才到天津,在估衣街开了间铺子。听说他祖上在宫里造办处当过差,会些秘法…”
李鸿章眯起眼睛:“去,把他叫来。”
02. 神奇“聚宝盒”,贪心被勾起
不一会儿,张铁手战战兢兢地站在了总督大人面前。
李鸿章打量着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慢条斯理地问:
“你这银子下崽的法子,是祖传的?”
张铁手连连作揖:“回大人话,是小的祖上在宫里当差时学的。用特制药水点化,银子就能分出个小的来。不过…”他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不过这银子得是干净的,若是来路不正的银子,不但不下崽,还会化了去。”
张铁手说着,偷眼瞧李鸿章的脸色。
李鸿章心里“咯噔”一下。
他这些年收的银子,有几两是干净的?
但转念一想,这八成是江湖骗子唬人的话。
他冷笑一声:“本官倒要试试你这法子灵不灵。赵师爷,取五十两银子来。”
赵师爷很快拿来一锭官银。
张铁手接过来掂了掂,又从怀里掏出个小木盒:“大人,这银子得在小的这'聚宝盒'里放三天。若是干净的,保准能变出百两来。”
李鸿章挥挥手:“去吧,三日后本官要见分晓。”
三天后,张铁手果然来了,身后跟着两个伙计,抬着个红漆箱子。
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晃人眼——不多不少,正好一百两!
李鸿章拿起银子仔细查验,确是足色官银无疑。
他心中暗喜:
若真有这等妙法,何愁府库不丰?当下便道:“张师傅好手艺!不知这法子可否传授?”
张铁手连连摆手:“大人明鉴,这秘法传男不传女,更不敢外传。不过…”他搓着手,欲言又止。
李鸿章会意,让左右退下。
张铁手这才低声道:“小的可以替大人'养银子',每五十两三日变百两。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每次不能超过万两,否则就不灵了。”
李鸿章哈哈大笑:“好!本官先给你五千两试试。”
03. 骗局揭晓,大人哭笑不得
就这样,张铁手每隔三日就来总督衙门一趟,带走银子,送回双倍。李鸿章尝到甜头,胃口越来越大,从五千两加到八千两,最后加到一万两。
每次张铁手都如期送回双倍银子,从无差错。
转眼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
这天张铁手来取银子时,神色有些不安:“大人,这次要不再少些?节下小的心神不宁,怕出差错。”
李鸿章正为北洋水师的军费发愁,哪肯放过这发财的机会?
他大手一挥:“无妨!这次给你十万两,务必三日后送回二十万两来!”
张铁手面露难色,但架不住李鸿章坚持,只好带着十万两银票走了。
三天过去,张铁手没来;
又过三天,还是不见人影。
李鸿章派人去估衣街寻他,却发现银匠铺早已人去楼空。
撬开库房一看,里头堆满了白花花的“银子”,可一拿起来——全是铅块镀的银皮!
李鸿章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细细一算,前前后后给了张铁手近二十万两,虽拿回些利息,可这十万两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赵师爷战战兢兢地问:“大人,要不要发海捕文书…”
“糊涂!”李鸿章一拍桌子,“这事传出去,本官的脸往哪搁?”他越想越气,却又无可奈何。
忽然想起张铁手当初说的话——“银子得是干净的”…
原来那骗子早看出他给的银子来路不正,故意设了这个局!
李鸿章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后竟“噗嗤”一声笑了:
“好个张铁手,倒是个明白人…”
后来民间传言,说那张铁手根本不是银匠,而是个落第举子,因看不惯贪官污吏,专设此局教训他们。
也有人说他是太平天国的余党,用这法子筹措军饷。更有离奇的说法,讲他是狐仙所化,专来点化世人的。
04. 怕老婆的中堂大人
经此一事,李鸿章倒是收敛了许多。
但他这人的趣事,可不止这一桩。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权倾朝野的李中堂,其实是个怕老婆的主。
李鸿章的原配周氏病逝后,他娶了出身名门的赵小莲为继室。
赵家是太湖望族,祖上出过状元,后世子孙得中进士者更多。
即使如此,李大人仍然精力剩余。
与家里的一个漂亮仆妇搞在了一起。
这个仆妇已是徐娘半老,可李鸿章偏偏对她情有独钟。
每逢半夜三更,赵夫人睡熟后,他就悄声起床,翻窗进入仆妇的房间,与之玩耍。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此事就让赵夫人觉察了。
可她假装不知,不动声色。
一天半夜,李鸿章又故伎重演。
可到了仆妇的窗前一看,上面贴着一张字条,上书四个小字:出将入相。
李鸿章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撤退。他看出来了,那是赵夫人的笔迹。
第二天早晨醒来,李鸿章战战兢兢,等待问罪。
可赵夫人一切如旧,仍然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不过,自此之后,李鸿章就落下了“惧内”的毛病。
为何?只要李鸿章让赵夫人不高兴,她就会轻轻地说出四个字:出将入相。
有把柄握在人家手里,李大人也是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