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孙彦军不想演刘备却演成了经典,网友:那种窝窝囊囊的英雄气概演的很好

孙彦军不想演刘备却演成了经典,网友:那种窝窝囊囊的英雄气概演的很好说起《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人物。有人

孙彦军不想演刘备却演成了经典,网友:那种窝窝囊囊的英雄气概演的很好

说起《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人物。有人说他假仁义,遇事只会哭;但也有人说,假仁义了一辈子就是“真仁义”。

现在大家提到这个角色,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就是1990版三国的孙彦军版本,认为他是“天选刘备”。

但其实最开始,演员本人是拒绝演这个角色的。

“我才不演这哭哭啼啼的角色,活像根没骨头的豆芽菜,演着太憋屈!”1990年,当导演王扶林邀请孙彦军出演刘备时,他当场拒绝并将角色标识掷在桌上。

那时的他一心想要挑战的是曹操那般有张力的角色。

甚至当原本确定出演曹操的演员因耍大牌退出后,孙彦军再次向导演争取,仍被一句话回绝:“你骨子里的正气,才是刘备该有的样子。”

事实证明,导演的确慧眼识珠,有观众直言:只有孙彦军老师演出了刘备那种窝囊的英雄气概。

时间回到1990年,我们再次追溯一下关于孙彦军老师与刘备这个角色,以及《三国演义》这部戏的缘分。

《三国演义》剧组选角时,孙彦军最初心仪的是曹操这一角色。他眼中的曹操性格鲜明、富有张力,更符合他当时想在表演上寻求突破的期望。

不料导演王扶林早已认定他适合刘备,直接告诉他曹操已有人选。

面对孙彦军的不情愿,王扶林耐心解释了他的考量:从外形上看,孙彦军身高一米八,手臂修长,还有一对醒目的大耳朵,这些特征都与史书中描绘的刘备形象不谋而合。

更重要的是,王扶林认为孙彦军身上有一种儒雅正气,这正是刘备这一角色所需要的。

“演员应该有很多尝试。如果你硬要去演,就没有机会了。”导演半是威胁半是激励的话,让孙彦军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接下了这个他最初并不看好的角色。

不过那个年代的演员都是这样,虽然不想演某个角色,但是只要决定演了,就一定会好好准备。

孙彦军接到刘备这个角色之后,开始研究这个人物的生平、性格、宗族等等,熟读《三国志》,全方位了解这个人物。

他在家刻意放慢说话语速,走路练习方步,连吃饭都端着架子,妻子哭笑不得:“这是走火入魔了,跟真成了古人似的。”

可惜即便如此,最开始孙彦军对于刘备这个人物的理解,依旧没那么深入,可以说他与角色在共同成长。

他难以理解这个“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人物如何能成为一代英雄。

剧组拍摄条件艰苦,演员每集片酬仅225元,拍摄地又偏僻,演员们经常饿着肚子拍戏。

有趣的是,这段艰苦岁月却衍生出一段经典趣闻。某天拍完戏,孙彦军、“张飞”李靖飞和“关羽”陆树铭饿得不行,三人决定夜间去玉米地偷玉米充饥。

不料李靖飞和陆树铭身手敏捷迅速跑掉,而孙彦军却被农民当场抓住。最终剧组照价赔偿,孙彦军自此在组内多了一个“偷玉米的刘皇叔”的雅号。

也正是在这些过程中,他逐渐深入挖掘刘备的内心世界。他意识到刘备的“哭”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智慧和真情流露。

同时,孙彦军在表演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在家提前钻研人物、练习走路等,拍摄时更是敬业。

为精准演绎三顾茅庐的诚意,他专程去成都武侯祠住了半个月,跟着古建筑专家学习汉代士人的行礼姿态。

在40度高温下连拍数条哭戏后,他一度中暑昏厥。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问场记:“刚才那条能用吗?不行我再补拍。”

“三顾茅庐”的戏份在隆中雪地拍摄。

为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他在雪地里来回走位十几次,雪花落满肩头、手脚冻得发麻也不叫停,直到眼神中“没有半分不耐烦”才满意。

哭戏是刘备这一角色的重中之重。导演蔡晓晴为孙彦军设计了 “隐忍哭、痛心哭、恳切哭”三种哭法,他都诠释的相当到位。

“白帝城托孤”那场戏,为把握刘备临终前对百姓的不舍、对阿斗的担忧、对诸葛亮的复杂心情,他连续三天没睡踏实。

拍摄时哭到缺氧,拍完后足足缓了半小时才能站起来。

《三国演义》1994年播出后,孙彦军饰演的刘备成为一代经典。观众评价他“演活了刘备的‘仁’,不是软塌塌的懦弱,是藏着枭雄气的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播出之后,饰演曹操的鲍国安“力战群雄”拿下了第1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第1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他演员也同样优秀。

当优秀演员同台,莫名又回到了那个群雄争霸、才人辈出的年代——

戏里大家记住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等角色,同时也记住了好演员唐国强、孙彦军、鲍国安等等。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