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掉了在岗18年的门卫,老板笑称省下每年30万工资,门卫淡淡一句:“先把那条私家路买下来再说”
......
“30万一年养个看门的,不如装摄像头。”
新老板在全员大会上冷笑着宣布裁掉在岗十八年的老门卫王德清,全厂鸦雀无声。
这些年,他为公司遮风挡雨,深夜搬货、暴雨巡厂,甚至救过前任老板的孩子,可如今,换来一句冰冷的“优化成本”。
更让人心寒的是,他的儿子拿出一份关键的路权协议提醒副总,却被对方暗中压下,换来老板的得意与轻蔑。
宣布裁员的那天,王德清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那先把那条私家路买下来再说。”
没人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只有副总脸色骤变。
直到第二天早上,整个厂区被堵得水泄不通……
01
王德清没有想到,自己守了十八年的大门,会在一个陌生年轻人手里被轻飘飘地一笔勾掉。
那天是新老板上任的第一周,高管例会照旧在行政楼三楼的大会议室召开。
他本不该出现在这种场合,可是行政部的人提前打了招呼,说公司要开一个“全员沟通会”,门卫也要到场。
王德清心里多少有些纳闷,但多年习惯让他照做。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制服,提早半小时站在门口等候。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前排是董事会成员和各部门经理,后面零散地坐着保安、清洁、食堂等后勤人员。
新老板姓唐,三十多岁,西装笔挺,讲话利落,脸上挂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唐老板开场就抛出“改革”二字,说要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公司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话音未落,他忽然转头看向王德清所在的方向:“比如,门卫——一年三十万的工资,守个门,值吗?现在有的是高清摄像头,二十四小时监控,比人便宜,还不出差错。”
全场一片安静。
没人笑,但也没人说话。
唐老板的眼神像刀一样扫过去,最后落在王德清身上,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从今天起,门卫岗位取消,王师傅,辛苦你这么多年,去人事那边办下手续吧。”
这句话落下来,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王德清心里一沉,胸口发闷。
他知道,公司换了人,很多事会变,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也没想到会用这种方式。
十八年啊,从公司只有两间破厂房、几台旧机器的时候,他就在这儿守门。
冬天夜里零下十几度,他蹲在小屋里烤着电炉子,也没打过瞌睡。
夏天雷雨天,他冒着雨去帮人关仓库大门。
前任老板是个厚道人,对他一向客气。
有时候晚上加班到很晚,会特意打电话让司机送他一份热饭。
那年老板的孩子发高烧,是他半夜帮忙开车送到医院,孩子父母还在外地谈生意。
这样的情谊,他一直记着。
可如今,新老板像是翻旧账一样,把他这些年的付出当成了无意义的“浪费”。
有人偷偷朝他看了一眼,眼神里有同情,也有无奈。
大家心里都明白,谁站出来说话,谁就是下一个被盯上的人。
王德清没吭声,他只是深吸一口气,把背挺直。
他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争辩是没用的,反而会让对方有更多借口。
他缓缓点头,算是回应,然后转身走出会议室。
走到楼道拐角,他掏出手机看了眼信息。屏幕上,一条刚收到的微信来自儿子王立:“爸,那条路的使用权协议,我找到了。”
王德清的脚步顿住,眼睛在那行字上停了很久。
那条路——是公司唯一的进出通道,也是他家祖上留下的地皮。
当年公司建厂的时候,前任老板亲自登门,和他父亲签了使用协议。协议的具体条款,他已经很多年没翻过了。
现在看来,也许,那是一份能改变一切的东西。
02
王德清并不是一个轻易向人倾诉的人,但这一次,他还是把事情告诉了儿子王立。
王立三十出头,大学学的法律,平时在市里一家律所工作。
别看他年纪不大,打的官司可不少,尤其在土地、合同方面很有经验。
王德清把自己被裁的事说完,又提起当年签的那份路权协议。
那是十八年前的春天,公司刚刚落地,前任老板亲自带着礼上门商谈。
王家那条地,是通往厂区的唯一通道,没有这条路,公司货车进不去,人也进不来。
双方谈得很客气,最后协议写明:路可以无偿供公司使用,但前提是要雇佣王家人担任门卫,算是守路也是守厂。
王立听完,立刻让父亲把家里的合同翻出来。
他仔细看了几遍,眉头越皱越紧——条款清清楚楚写着,如果雇佣条件被单方面解除,协议自动失效,路权归还王家。
“爸,这可是你的底牌。”
王立沉声说,“你必须找人去提醒他们,要是公司还想用这条路,就得保住你的岗位。”
王德清没多说,只是点了点头。
他心里明白,儿子是好意,可新老板那股高高在上的劲儿,不见得会听进去。但该做的还是要做。
于是,王立约了公司副总张启明见面。张启明在公司多年,是前任老板提拔起来的老部下,算是王德清比较熟的人。两人在茶馆里坐下,王立把协议复印件放在桌上,指着关键条款解释了几遍。
“张总,这事我不想闹大,只是提醒一下。如果硬裁人,公司很可能会陷入麻烦。”王立说得很平和。
张启明端起茶,慢悠悠地抿了一口,笑着说:“我明白,我明白。放心吧,我会跟唐总说的。”
王立见他答应得痛快,也没多想,把文件收好离开。
可他哪里知道,等他一走,张启明那张笑脸就沉了下去。
他心里盘算得很清楚——唐总上任才几天,急着立威。
要是自己把这个消息捅出去,那就是给老门卫撑腰,等于打新老板的脸。那样不仅讨不到好,还可能把自己放到火上烤。
更何况,在这场“优化改革”里,他早就看准机会准备站到唐总那一边。
只要顺着他的意思做事,帮他排掉几个老人的位置,自己以后在新班子里也有位置。
那份协议?留着就是个麻烦。只要不提,没人会去翻。
于是,张启明把文件压在抽屉最底层,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反倒在第二天的高管会上,他主动提议:“门卫岗位可以先撤掉,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升级监控系统,安全效果会更好。”
唐总当场点头,还夸他有改革魄力。
就这样,王德清失去了唯一一个能让新老板回心转意的机会。
那几天,他依旧照常守在厂门口,帮司机登记、指挥车辆。
没人跟他说接下来的安排,但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他的位置很快就会换成一台摄像头。
傍晚的时候,老伙计老赵偷偷走过来,压低声音说:“老王,你得小心点,这回是副总拍板的,他跟新老板走得近,怕是……”
王德清只是摆了摆手,没有多问。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有些水面看着平静,底下已经翻涌着暗流。
而这股暗流,迟早会冲到岸上来。
03
正式宣布裁员的那天,厂里像是要搞什么庆典一样,把全体员工叫到食堂集合。
这是唐总上任后的第一次“全员大会”。长条桌临时拼成一排,前面挂着一块写着“优化升级,降本增效”的横幅。
新老板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站在最中间的位置,旁边是几个高管和副总张启明。
王德清走进食堂的时候,很多人朝他看了一眼,又迅速移开视线。
那种眼神他太熟悉了——同情、惋惜,还有一点不敢沾惹的谨慎。
毕竟,在这种场合,谁多看几眼,可能就会被列进名单。
唐总开口的声音很亮,语调平稳得像在宣读一份公司公文。
他先是讲了半个小时的“企业发展战略”,说要打造现代化的智能工厂,提高效率,减少冗余成本。
等这些套话说完,他才话锋一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整——门卫岗位将不再保留,改用最新的智能监控系统。
王德清同志,从明天起,就不用再来上班了。”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轻蔑,好像这件事只是去掉一颗钉子那么简单。
食堂里一瞬间静了下来。
王德清站在人群最后一排,背挺得很直,眼睛看着前方,没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光天化日下被当成“改革成果”展示给所有人看。
唐总把目光扫向他:“王师傅,这些年辛苦你了,后续补偿按照公司规定,会让人事尽快和你对接。”
王德清缓缓往前走了两步,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里:“唐总,那先把那条私家路买下来再说。”
这句话一落,整个食堂像是被人按下了暂停键。
大多数人愣在原地,显然没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只有张启明的脸色刷地一下变了,他的手指微微抖了一下,差点打翻面前的茶杯。
唐总挑了挑眉,像是没在意,笑着说:“老王,你放心,路我们照走,监控我们照装。时代在进步嘛。”
王德清没再多说,转身走到门口。
他知道,这种人不见棺材不落泪,话已经放下去了,什么时候发作,就看对方运气了。
人群里,有人低声议论:“私家路?什么意思啊?”更多的人则是悄悄朝张启明那边望去,却发现他低着头,一言不发。
会后,厂区的气氛变得古怪起来。
有人觉得王德清是在说气话,也有人隐隐觉得,这背后可能有文章。
可唐总并没有当回事,还在办公室里对几位高管说:“这老头子啊,不就是不舍得丢饭碗吗?装什么深沉。”
他哪里知道,那句看似轻飘的提醒,就像在地底埋了一颗雷,静静等着时机。
04
王德清离开公司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家的院门就有人影晃动。
是镇上的测绘员和他的儿子王立,手里拿着一份刚刚生效的文件——道路使用协议解除通知。
王立早已将材料准备齐全,送到相关部门备案。
文件上那几个红印章,像是对十八年前约定的又一次确认:协议失效,道路回归王家自主管理。
不到八点,问题就爆发了。
公司北门外,那条通向厂区的唯一道路上,第一辆运输车被拦在了路口。
跟着来的几辆货车也纷纷停下,不到半小时,道路上已经排起长龙,足有几十米长。
司机们伸着脖子往前看,脸上满是焦急,有的直接探出头破口大骂:“怎么回事啊?还不让走了?”
保安队长急忙出来协调,可路口那块新立起来的木牌子写得清清楚楚:“私家道路,禁止通行,违者后果自负。”下面还贴着一张红印的公告——落款是王家。
更要命的是,厂里的几百名员工也被堵在外面,有人不得不绕行几公里的土路进厂,衣服鞋子上全是泥巴。
有人抱怨:“这要天天这样,还怎么干活?”
上午十点不到,客户的电话就像雪片一样飞到唐总的手机上。
一个个质问货怎么还没送到,有的直接放话:“再拖一天,我们就找别家供货。”
唐总原本在办公室里开例会,被电话催得火冒三丈,直接拍案而起:“开车!去北门!”
车子一路开到路口,他就看见堵得水泄不通的车队,听见此起彼伏的骂声,还有那些绕路回来的员工一脸疲惫和不满。
而在离路口不到十米的地方,王德清正坐在自家院子门口的木椅上,旁边一张小茶几,热气氤氲的茶壶散发着清香。他手里端着盖碗茶,慢条斯理地吹了吹,像是看热闹一样望着这一切。
唐总一下车,快步走过去,脸色阴得像要滴出水来。
“王德清,你这是干什么?”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咬牙切齿的狠劲。
王德清抬起头,眼神淡淡的:“干什么?这是我家的地,我的路。协议不是失效了吗?自然得自己管理。”
唐总深吸一口气,压着怒火:“行,你开个价。想要多少钱?”
王德清轻轻放下茶碗,抬眼看了他一眼,语气平缓得没有一丝波澜:“我想要的,你给不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