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流量爆款到情感共鸣:情绪价值如何重构文旅新生态?

夜幕下的西安大唐不夜城,身着唐装的“不倒翁小姐姐”轻摇团扇与游客牵手的瞬间,总能引发人群中此起彼伏的惊叹与欢笑。这个看似

夜幕下的西安大唐不夜城,身着唐装的“不倒翁小姐姐”轻摇团扇与游客牵手的瞬间,总能引发人群中此起彼伏的惊叹与欢笑。这个看似简单的互动场景,在2025年春节期间带动街区营收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5%。与此同时,日本熊本县的营业部长“熊本熊”通过社交媒体的日常卖萌,持续吸引着全球游客到访;迪士尼乐园里,工作人员跪地为儿童系鞋带的暖心举动,成为游客镜头下的“魔法时刻”。这些现象级文旅场景的背后,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情绪价值正在重塑当代旅游的消费逻辑与产业形态。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游客已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模式,转而追求能够触动心灵的情感体验。马蜂窝2025年夏季旅行报告显示,情绪价值驱动的“愉悦经济”已成为主导出游决策的核心因素,音乐节、主题乐园等情感体验类项目搜索量同比上涨47%。当文旅市场从“资源稀缺”进入“体验过剩”时代,情绪价值不仅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加分项,更成为景区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密码。

一、情绪价值:文旅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当代文旅消费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达到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这种转变背后是消费升级与代际更替的双重作用——Z世代成为文旅消费主力,他们更愿意为“快乐、治愈、归属感”等无形价值买单。大唐不夜城商户“有何名唐”的经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65%的消费者为20至30岁年轻人,他们平均在沉浸式体验项目上的消费是传统纪念品的3倍。

从产业发展维度看,情绪价值是破解文旅同质化困局的有效路径。过去十年,国内景区数量增长近两倍,但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导致多数景区面临“客流不留客”的困境。文旅专家楼嘉军指出,情感体验和互动设计能够赋予景区独特的人格魅力,形成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西安曲江新区的实践尤为典型,通过深挖盛唐文化的情感符号,大唐不夜城从普通商业街转型为“白天看景、夜晚共情”的情感地标,实现了“只有旺季和超旺季”的持续热度。

情绪价值的经济转化能力同样不容忽视。在消费心理学中,情感共鸣能显著提升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品牌忠诚度。大唐不夜城推出的“小吉荔”毛绒玩偶,借助电影《长安的荔枝》的情感热度,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0万件;熊本熊仅在2011-2013年间就为日本熊本县创造68亿元经济收益,其衍生品的溢价能力远超普通旅游商品。这些案例证明,当文化元素被注入情感温度,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二、国内外标杆案例

情绪价值的多元实践路径

大唐不夜城:文化符号的情感化转译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情绪的唤醒工程。2018年改造升级时,运营团队敏锐捕捉到国潮兴起的文化心理,摒弃了传统景区“大而全”的展示思路,转而打造“小而精”的情感爆点。“不倒翁小姐姐”的诞生颇具代表性——以唐代仕女俑为原型,通过真人表演与游客牵手、对视等互动设计,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载体。这个看似简单的表演,在抖音平台引发“人传人”的传播效应,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5亿次,直接带动街区客流增长40%。

大唐不夜城的情绪价值营造形成了完整体系。在空间设计上,街区以“盛唐气象”为情感基调,巨型宫灯、诗词灯箱等景观元素构建起沉浸式氛围;在内容生产上,“盛唐密盒”通过幽默问答激活历史知识的情感记忆,“华灯太白”让游客与NPC“李白”齐声诵诗,实现文化认同的集体共鸣;在商业转化上,所有消费场景都紧扣情感体验——游客穿唐装拍照时,周边商铺会主动提供道具支持;购买文创产品时,店员会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这种“所见即情感,所购即记忆”的设计,使街区客单价保持年均25%的增长。

2025年暑期,大唐不夜城与游戏《燕云十六声》的跨界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情绪价值的边界。通过主题音乐喷泉光影秀和武侠场景还原,将年轻人对游戏的情感投射到线下空间,实现了“虚拟热爱到现实体验”的情绪迁移。这种创新印证了文旅专家刘兵的观点:“文旅项目必须调动人们感受美好的情绪,为游客带来多层次的情绪价值,才能激活市场潜力。”

熊本熊:人格化IP的情感连接术

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创造了吉祥物经济的奇迹,其核心密码在于人格化的情感设计。这只脸颊带腮红、行动笨拙的黑色萌熊,突破了传统吉祥物的符号化存在,被赋予完整的“人格特征”——担任熊本县“营业部长”,会在社交媒体抱怨工作,甚至有“丢失腮红”的趣味剧情。这种拟人化塑造让熊本熊从旅游标识升级为具有情感温度的“朋友”,形成了独特的情感依恋。

熊本熊的情绪价值运营极具章法。在形象设计上,圆胖体型、夸张表情等元素符合“婴儿图式”的心理学原理,能天然引发人类的关爱本能;在互动策略上,它频繁出现在车站、商场等公共空间,与市民游客进行无剧本的即兴互动,这些真实鲜活的瞬间被拍摄传播后,形成“可爱暴击”的情感冲击;在价值延伸上,当地商家被授权开发千余种衍生品,从零食到文具,让熊本熊的情感陪伴渗透到日常生活场景。

这种情感连接产生了惊人的经济价值。熊本县观光数据显示,自熊本熊诞生后,该县外来游客数量年均增长28%,其中37%的游客明确表示“因为喜欢熊本熊”而到访。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只萌熊成功重塑了熊本县的地域形象——从自然灾害频发的偏远地区,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快乐原产地”,这种情感认知的转变成为区域经济复苏的精神动力。

迪士尼乐园:情感体验的体系化营造

迪士尼乐园堪称情绪价值运营的教科书,其成功源于对情感体验的科学化设计。心理学中的“情绪调节理论”在迪士尼得到完美应用——通过环境、互动、故事等多维设计,系统性引导游客产生愉悦、惊喜、怀旧等积极情绪。这种体系化能力使得迪士尼在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持续制造“魔法时刻”。

迪士尼的情绪营造渗透在每个服务细节中。员工培训手册明确要求“创造快乐记忆”的行为标准:角色扮演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打破人设;清洁工需掌握基础魔术技巧,随时为游客制造小惊喜;当儿童与卡通人物互动时,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家长拍照并指导构图。这些看似随意的暖心举动,实则是经过精密设计的“情感触点”,研究显示,经历过3次以上此类互动的游客,重游率提升至65%。

故事化叙事是迪士尼情绪价值的另一支柱。从园区布局到游乐项目,都围绕经典IP的情感内核展开——“加勒比海盗”激发冒险热情,“小熊维尼历险记”营造童真氛围,“飞跃地平线”带来震撼体验。更精妙的是,这些体验会通过“峰终定律”被强化:每个项目的高潮部分(峰)和结束时的纪念品商店(终)都经过特别设计,确保游客留下深刻的美好记忆。这种情感设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使得迪士尼乐园的游客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三、构建情绪价值体系的实操建议

精准定位情感需求图谱

文旅项目的情绪价值营造,首先需要精准把握目标客群的情感诉求。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结合的方式,绘制详细的“情感需求图谱”。西安曲江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通过分析社交媒体舆情发现,年轻人对盛唐文化的情感投射集中在“浪漫、豪情、仪式感”三个维度,据此设计了“不倒翁牵手”“李白对诗”等精准匹配的体验项目。

细分客群的情感需求差异尤为重要。亲子家庭更注重“安全感与教育性”,可设计互动科普类体验;年轻群体追求“新鲜感与社交性”,需强化沉浸式场景和传播性设计;中老年游客偏爱“怀旧感与舒适度”,应突出文化共鸣和便利服务。迪士尼针对不同客群的情绪设计颇具参考价值,其“魔法手环”能根据游客年龄推送个性化体验建议,实现情感服务的精准触达。

打造文化情感的超级符号

文旅场景的情绪价值往往附着于具体的文化符号。成功的案例证明,那些能引发广泛共鸣的“超级符号”通常具备三个特征:文化辨识度高、情感张力强、互动可能性大。“不倒翁小姐姐”融合了唐代仕女的文化记忆与少女的柔美特质,熊本熊浓缩了熊本县的地域性格,这些符号都实现了“一眼识别、一眼动情”的传播效果。

符号的情感化运营需要持续创新。建议建立“符号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定期收集游客反馈优化符号呈现方式,如大唐不夜城根据游客建议,在“不倒翁”表演中增加了诗词问答环节;结合热点事件拓展符号应用场景,类似“小吉荔”玩偶借势电影热度的做法;开发符号的情感衍生品,让游客能将体验感延伸至日常生活。

构建全链条情绪服务体系

优质的情绪体验需要贯穿游客旅程的每个环节。在预处理阶段,可通过富有情感的宣传内容建立期待,如日本熊本县在旅游官网设置“熊本熊的日常”专栏,提前培养情感连接;在游览阶段,要设计“峰终时刻”的情感高潮,迪士尼的烟花表演和花车巡游都是精心设计的情绪顶点;在回味阶段,可通过文创产品或社群运营延续情感体验,大唐不夜城建立的汉服爱好者社群,有效提升了游客复游率。

员工的情感传递能力至关重要。建议借鉴迪士尼的“情绪劳动”培训体系,不仅教授服务技能,更要培养员工的同理心与情绪感染力。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建立“情感服务手册”,规范微笑、问候等细节标准;开展情景模拟训练,提升员工应对情绪突发状况的能力;设立“情绪激励机制”,对创造优质情感体验的员工给予奖励。

科技赋能情感体验升级

新技术为情绪价值营造提供了更多可能。AR技术可实现文化场景的沉浸式重现,如大唐不夜城的音乐喷泉光影秀,通过虚实结合激发游客的豪情壮志;人工智能可根据游客表情实时调整互动内容,提升情感共鸣的精准度;元宇宙技术能创造跨时空的情感连接,让游客与历史人物“对话”成为可能。

科技应用需坚持“情感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炫技式应用,而应聚焦情感体验的深化。例如,可通过生物传感技术监测游客的情绪状态,当发现焦虑情绪上升时,自动推送舒缓的音乐或引导至安静区域;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情感偏好,个性化推荐体验项目,让科技真正成为情感连接的桥梁。

建立情绪价值评估体系

科学的评估体系是持续优化的基础。建议构建包含定量与定性指标的评估模型:定量方面可监测游客停留时长、复游率、情感类消费占比等数据;定性方面需收集游客的情感描述、社交媒体情绪表达等内容。大唐不夜城建立的“情绪反馈雷达”系统,通过分析数万条游客评价,精准识别出“惊喜感不足”等问题,为后续升级提供了明确方向。

定期开展情绪价值审计同样重要。可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神秘顾客体验,评估情感服务的一致性;通过焦点小组座谈,深入了解游客的情感需求变化;对比分析同类项目的情绪营造策略,汲取行业最佳实践。这种持续迭代的机制,能确保文旅项目的情绪价值始终与游客需求同步进化。

四、情感共鸣才是最长效的流量密码

从大唐不夜城的灯火璀璨到迪士尼的魔法氛围,从熊本熊的憨态可掬到无数文旅场景中的温暖瞬间,情绪价值正在重新定义旅游的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渴望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移动,更是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滋养。文旅项目的最高境界,是成为游客心中的“情感锚点”——当提及某个地方,便能唤起一段美好的情绪记忆。

情绪价值的营造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但其核心逻辑相通:深入理解人性需求,精准把握文化情感,持续创造美好体验。无论是千年古都的文化唤醒,还是萌系IP的情感连接,抑或是主题乐园的体系化运营,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对“人”的深切关怀。

未来的文旅竞争,本质上是情感连接能力的竞争。那些能真正触动人心的场景,那些能引发共鸣的故事,那些能留下温暖的瞬间,终将在文旅市场中脱颖而出。正如西安曲江新区受访干部所言:“以往靠信息差盈利,现在要靠情感差突围。”当文旅项目真正成为传递美好的载体,流量自来,价值自生,这才是情绪价值赋予文旅产业的深层意义。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创意江山:江山小鸭